南阳和襄阳两处卧龙岗,哪个才是诸葛亮躬耕隐居地?答案你想不到

2020-01-28   行者老张

这里是行者老张的旅行和历史研究所。

南阳和襄阳两处卧龙岗,哪个才是诸葛亮躬耕隐居地?答案你想不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了自己隐居躬耕的地方“南阳”,正是这句话引来了很多争议,关于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哪个才是真正的诸葛亮隐居地争论了很多年。其实,诸葛亮躬耕,预测出“三分天下”是现在的襄阳古隆中,这一点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古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又说自己“躬耕于南阳”呢?因为东汉时期的南阳是指南阳郡,而不是现在的南阳市,当时的南阳郡范围广阔,为天下第一大郡,包括现在的襄阳和河南南部很多地方。而史籍中记载的诸葛亮隐居的卧龙岗就位于如今的襄阳境内,所以其实诸葛亮说的没错,只是我们理解错了,这也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可。不过,南阳卧龙岗也确实是一处纪念诸葛亮的古迹。


现在我们无需去争论哪个才是诸葛亮真正的隐居地,襄阳古隆中和南阳卧龙岗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诸葛草庐、武侯祠、小虹桥、三顾堂、诸葛井等等,这些关于诸葛亮躬耕的古迹两个地方也都有,南阳卧龙岗更是历朝历代官方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和襄阳古隆中都始建于三国后期的魏晋时代,此后历代地方政府对两处卧龙岗也都十分重视,不断修缮。


南阳卧龙岗距今一千八百多年,魏晋时降魏的蜀国故将黄权和他的族人建庵祭祀,位于南阳城西四公里的卧龙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祭祀和纪念诸葛亮的地方,其中的武侯祠是全国诸葛亮祠庙中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一座,除了襄阳,我国其它地方如成都、宝鸡、汉中等地都建有武侯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篇《陋室铭》中的诗句。诗仙李白在他的《南都行》中有诗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此外,白居易、杜甫、王安石等众多古代文学大家都在诗文中提到了南阳卧龙岗,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南阳卧龙岗诸葛庐已闻名天下。


南宋时期战争频繁,卧龙岗的诸葛庐等古建筑因此被毁。到元代,南阳地方官员主持重新,元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当时的皇帝和官员商量把南阳卧龙岗的古建筑群正式改名为武侯祠。明朝时期明世宗朱厚熜下旨规定了祭祀诸葛亮的规格和日期,此后数百年间全国各地的武侯祠都按此举办纪念诸葛亮的活动。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南阳知府罗景主持重修武侯祠,并且按照前人的“龙岗全图”复建了“卧龙岗十景”:草庐、古柏亭、梁父岩、抱膝石、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诸葛井、躬耕亭、小虹桥,以及卧龙书院。到乾隆年间,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盛况,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南阳卧龙岗的大部分古建筑为清代所建。


南阳卧龙岗优美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合了园林建筑、祠庙建筑和当地民居的风格,展现了高水平的建筑艺术,结构形式丰富,空间组合多变,建筑布局严谨。主体建筑沿中轴线由东向西依次排列,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精巧,现存殿堂房舍共有二百多间,总占地面积约十六万平方米,苍松翠柏,潭水清碧,花草相映,景色宜人。


大拜殿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歇山顶,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 墙壁嵌有石刻,大殿中间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这里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主要场所。总体格局婉转盘桓,结构幽雅精致,古色古香,既不失名士祠的严谨肃穆气氛,也保留了古典园林的清新风格。


诸葛草庐当然是卧龙岗最吸引人的古迹,位于大拜殿后部正中,是一座八角尖顶茅亭。前额“诸葛草庐”是1973年由郭沫若手书,庐内内额“诸葛庐”三个字是我国近代大书法家,以草书独步天下的于右任于1940年题写,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的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除了大量古建筑,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保存着汉以来历代碑刻近三百余通,匾额楹联数百幅,居全国武侯祠首位,被誉为“卧龙碑林”。这里的碑刻书法,行、草、隶、篆等各种书体无所不有,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其中最珍贵的是岳飞在此手书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字体苍劲雄浑,此外,汉代《张景造土牛碑》、《李孟初碑》、《赵到碑》等均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巧上都有较高水平。


卧龙岗内的古树名木见证了这里的悠久历史,保存的古木数量众多,树龄超过400年的古树有数十棵,树龄最长的柏树、楸树达1200年以上。掩映在林木间的三顾堂、宁远楼、诸葛书院、伴月台、关张殿、谢圃亭等古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卧龙十景历历在目。

那么,南阳卧龙岗、襄阳古隆中,这两处因诸葛亮而闻名天下的文化名胜你去过吗?你觉得哪个才是诸葛亮隐居之地呢?欢迎留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行者老张

【作者简介】:行者老张,旅游爱好者,当代徐霞客,用脚步丈量地球,随时分享旅途见闻。欢迎关注、点赞、评论,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