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海阳居民用上核能供暖!系我国首次

2019-12-02   科学书屋

北方地区供暖季陆续拉开序幕,有别于传统燃煤供暖、燃气供暖的核能商业供暖即将上线。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家电投)11月15日发布消息,经过数日试运行后,“全国首个核能商业供热项目”山东海阳核能供热项目一期工程第一阶段正式投用。

今年12月,山东海阳核电将具备向周边提供7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山东核电员工倒班宿舍、海阳市部分居民小区在内的区域将正式用上稳定、清洁的核能供暖。到2021年,海阳核电将具备满足海阳市内供热能力。

核能供热并非新概念,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实现民用核能供热的核电站——瑞典原型核动力反应堆Agesta实现连续供热十年。到了上世纪70年代,俄罗斯、保加利亚、瑞士、罗马尼亚等国就开发建造了很多核供热系统,作为区域集中供热或工业供热热源。


海阳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预留两台扩建场地,一期工程1、2机组为1250兆瓦AP1000核电机组,先后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1月投入商运。那么,海阳核电是如何利用核能抽汽供热的呢?

这要从核电厂的发电原理说起。核反应产生热量,把水加热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发出电能。

在这个过程中,核反应产生的能量会先加热压力容器中的高压水,受热后的高压水流入蒸汽发生器中,用来加热蒸汽发生器中压力略低的水。由于压力低的水沸点低,此时压力低的水受热就会变成蒸汽去推动汽轮机转动。

据国家电投介绍,核能供热的主要原理是从核电机组二回路抽取蒸汽作为热源(此热源没有放射性),通过厂内换热首站、厂外供热企业换热站进行多级换热,经市政供热管网将热量传递至最终用户。

整个过程中,其实是发生了蒸汽加热水和水加热水两个大步骤,核电站与供热用户之间不会直接发生联系,而是设置了多道隔离屏障,只有热量的传递,没有水的交换,用户真正能接触到的是已经经过层层隔离过、十分安全的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