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孝顺、诚信,都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人,只有怀抱感恩之心,对父母孝顺,其它美德才得以成立。
因此,善待父母,是每个人教养最真实的反映。
孝顺父母,多点耐心恒心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
孝顺是道德的根本,体现了人的耐心和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人皆有,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常抱感恩之心。
孝顺非一时的嘘寒问暖,而是一世的温暖相伴。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父母变得不耐烦了?
现代社会,人手一部手机,连父母们也开始使用手机和微信,来与远在外地打拼的子女联系。
老一辈人对科技产品一窍不通,然而当我们在其身边的时候,却十分不耐烦,教了父母几次还不会后,我们便开始嫌弃父母的愚钝。
殊不知,我们小时候牙牙学语,或者拿着铅笔学写字的时候,他们花尽了所有的岁月和耐心教导我们。与此相比,我们还没有学会对他们耐心一点。
父母在苍老中,而我们早已成为苍天大树。
在当年我们的眼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只是慢慢地,我们发现父母也只是普通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乌鸦幼鸟尚且会把自己的食物反哺给大鸟,我们更可以多点耐心,将我们一生所学回馈给骨肉至亲。
孝顺和关怀不是一时的趵突泉,而是绵长温暖的清流。
孝顺是一生的事,唯有耐心,孝顺才有意义。
善待父母,多点细心关怀
《劝孝歌》有言: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一个人,如果不懂孝顺父母亲,就连没有感情的青草木头也不如。
善待父母,不代表给父母们大鱼大肉满汉全席;
善待父母,不代表给父母们钱财万贯金银珠宝;
善待父母,其实最重要的是细心关怀他们的身心,满足他们的心灵需求。
有这样一个事情:
回家探亲的子女们给家中老父亲买了一部苹果手机,说有事可以联系得到他们。
于是,老父亲每天都把手机充满电,外出时放在口袋,睡觉时放在床头,就是不见子女打电话联系他。
很久过去了,他一个电话都没接到,以为手机坏了,怕儿子们打电话打不通,焦急地跑去手机店修手机。
结果,店家说手机没坏,打电话也打得通。其实,只是子女们太忙,没时间打电话,也没想起联系父亲。
这是否很像我们对待父母的方式?
我们保证得了父母的衣食住行,但却给不了区区的陪伴和温暖。
孝顺不是在物质上把所有东西都倾倒给我们的父母,他们要那么多并没用。
孝顺是用最细心的关怀和陪伴,去温暖他们晚年的时光。
父母要的不是一叠叠纸币和冷冰冰的房子,要的是我们温暖的手掌和亲切的话语。
孝顺是一生的事,唯有用心,父母才更开怀。
陪伴父母,一起收获幸福
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们会为了家庭而离乡拼搏,但别忘了常回家看看父母。
我们会一年四季忙碌个不停,但别忘了常联系父母近况。
现在的许多中青年,都为了生计离开家乡打拼,不少人甚至只能在春节时期回家短短几日。
因此有人感叹:人的下半生,算起来见到父母的机会是越来越少;
也有人伤感道:成人后,家乡再无春夏秋,只剩除夕的冬。
正如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一样,我们看着父母的身影渐渐年迈,行动渐渐缓慢。
也如龙应台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用他们的年轻岁月来陪伴我们成长,而如今他们年迈,我们应该抽出时间,来关护他们。
正如毕淑敏所言: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家是一个整体,没有父母,我们就没有了根。
古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趁父母安康健在,多陪伴、善待父母,让家庭多点圆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