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临朐”葱油饼

2019-07-21     最青州

葱油饼

高燕


说起葱油饼,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道面食吧!

小时候,日子过的紧吧,估计大家能吃上顿葱油饼就感觉非常不错。




记忆中,母亲很会持家过日子,所以小时候我们没有挨饿。母亲常常摊煎饼,有时候蒸馒头,偶尔烙上几次葱油饼犒劳一下大家。因为那时食用油还比较短缺,最早吃动物油,大多是猪油。母亲把白色的猪油均匀地涂抹在擀好的面皮上,上面撒上盐,再撒上葱花,用长长的擀棒轴子擀的又大又圆;然后端去饭屋的大锅上,用麦秸或者玉米杆点着火,等大锅热了把饼放进去;一面烙的差不多紧致了,再翻过来烙另一面,直至两面金黄。

记得一次放学回家,学着母亲的样子烙饼,大锅还没热就把饼放了进去,结果翻饼时把面皮拽的老长,怎么也拖不出来。所以也就长了记性,必须热锅时才能加饼,这样底面才不至于粘锅。这种大锅烧柴烙出的饼特别特别香。父亲不吃肉,我们姐弟也学着父亲,但是母亲用猪油烙出的饼,那大老远就能闻到的香喷喷的味道,使得我们每个人都垂涎欲滴,吃的津津有味。这是最初的葱油饼的记忆。

后来日子渐渐富裕了,油也富余了,母亲就经常给我们烙油饼。虽然是经常,但每次都好像意犹未尽,那口齿留香的葱油花的香味,在唇齿中回味很久。从小我最爱吃的就是葱油饼,特别是死面(没有经过发酵的面)的,每次都吃上三四块,母亲常常说我胃口好,吃那么多也不闹肚子。




我爱吃葱油饼的习惯一直持续到高中。记得那时住校,每到周六就迫不及待地回家,妈妈就给我做最爱吃的葱油饼。我放开在学校耽磕了一周的肚子,尽情吃起来……想不到周六回校上晚自习,肚子就开始疼,赶紧跑厕所,拉肚子了。这样折腾了好几次,终于把我没节制的吃油饼的“恶习”改过来。这是青少年时候对葱油饼的记忆。

参加工作后,葱油饼已是家家户户普遍的面食了;油也不是什么稀缺之物了,大多用植物油――玉米油,大豆油,色拉油,花生油,橄榄油等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不同的喜好。

结婚成家后,为了给女儿烙出好吃的葱油饼,我也是下了不少功夫,学会了好几种烙葱油饼的方法,逐渐得到了女儿的表扬和认可。

下面介绍两种简单的做法,大家跟我学起来吧:




第一种是首先把面粉和水按2:1的比例调和好,记得水一定用温热的,这样和出的面柔软筋道,口感好;面揉好后表皮刷上一点油,放盆里,用湿布盖上醒30分钟。接着切葱花,葱白放入碗中,浇上热油,葱叶切好备用。然后面团擀成大薄片,刷上晾凉的油,撒上葱花盐,切成六块,按顺序依次叠起,再将四面敞口摁好,将面饼擀薄。最后一步,把电饼铛加热刷油,把饼放进去转动使其受热均匀,一两分钟后翻面,煎至两面金黄,这时诱人的酥脆葱油饼就可以出锅了。

第二种是用饺子皮或者剩余的饺子皮当面皮。先拿一片上面抹上油,撒上葱花盐;再拿一片盖在上面,接着抹上油,撒上葱花盐;以此类推放上四五片,最后压成团,摁好后擀成长条,用刀在中间划四五下,然后用手拽起来拧起团,擀好上锅即可。

以上两种做法既简单又快速,特别用饺子皮五分钟就可以烙一张饼,大家学会了不妨一试。

葱油饼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用来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最近看过一个美食节目,一位刘师傅,他来上海做葱油饼生意的时候,小儿子才二三个月,如今已是53岁,用烙油饼挣得钱供养了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同济大学毕业,儿子也结婚成家了。记者采访刘师傅,刘师傅不无自豪地说:二十多年了,我一直真诚做生意,用的油好,料子好,无添加剂,大家都来排队买。“女儿常回家吗?”记者问,“女儿虽然都很出息,但是我跟她们说‘你们不管地位多高,一个月工资多少,也是你爸一个一个葱油饼把你们供出去的’所以她们经常回来帮忙。”刘师傅乐呵呵地,看上去非常满足。如今儿子子承父业,干起了葱油饼的生意。记者问他的儿子,这么年轻怎么就干起来这买卖?儿子回答说:从小就跟着父母摊摊子,摆马路,如今父母忙不过来,生意又这么好,再辛苦也不会把葱油饼放弃的……

看来,葱油饼这道美食,只要用心做,会有无限商机的。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胃口,还能让经营的人发家致富;既受益于自己,又服务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

高燕,临朐县医院职工。

文学创作爱好者,媒体撰稿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OxAFWwBmyVoG_1ZBkJ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