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底之后经济长阳可期

2020-04-20   投资快报

探底之后期待反弹。股市如此,中国经济发展更如是。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改革开放以来最低,也是唯一的负增长。毋庸讳言,一季度由于疫情带来的生产停滞,人流、物流、资金流受堵,我国经济供给侧受到巨大冲击;而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又对我国进出口带来需求端的二次冲击。供需两端都受到冲击的当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必将走上台前。

更强的内生力量,将因改革开放而进一步被释放。正所谓危机倒逼改革与开放。从引导金融机构更多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到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从鼓励民企参与重点领域混改,到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支持民企发展的利好政策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市场化改革举措。这将从根本上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对拓宽经济主体的生存发展空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预期的是:全面放开外资和民营企业准入限制,释放要素尤其是农村土地市场改革、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红利将创造出后疫情时代的新机遇。

更快的转型升级,将汇聚起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季度,以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为代表的线上经济表现活跃,产业升级持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中国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而在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的政策“加持”下,未来一段时期,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大大加快。是的,唯有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才能给防守提供长久支持。而疫情催发下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潮,必将汇聚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更大的内需市场,因投资与消费双管齐下被激活。在海外疫情持续蔓延的冲击下,中央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战略一旦确立,便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展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供给侧的投资端来看,“新基建”与“老基建”都被赋予了使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时,要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会议还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出口转内销……毫无疑问,这将使“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企业家们,提振起投资与发展的信心。

从消费端来看,疫情期间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将通过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让其得到充分释放,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则将被培育壮大起来,实现“需有所供”发展局面。

正所谓“ 莫怨春迟寒意漫,明朝自有向阳花”。相信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探底之后,必将走出稳步向上的大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