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瞬之间,脱贫攻坚又一年。放眼安岳脱贫攻坚各处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群众脸上……
回首2019年,全县全年拟退出的34个贫困村成功实现贫困发生率均低于3%,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人均达到6元以上,个别贫困村达到人均100元以上;通村公路、村文化室、村卫生室均已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各贫困村均实现通信网络全覆盖。3658户9316名贫困人口均实现人均纯收入超过3750元,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有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圆满完成年度任务。一幅幅脱贫攻坚的生动画卷在安岳大地上徐徐展开,宏伟的小康梦在这片土地正逐步变为现实。
【长河源镇黑塘村流转土地发展柠檬产业】
三“落实”助脱贫
责任落实到位。县级挂联领导定期到联系贫困村开展督促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每人累计入村指导6次以上;各乡镇、贫困村积极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全员攻坚,有力确保年度脱贫攻坚各项指标圆满完成;行业牵头部门切实履行牵头责任,按照扶贫专项部署要求,与乡镇和贫困村一道,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工作落实到位。全年新(扩)建通村通组公路26.08公里、生产生活便道13公里、小板路75公里;新建和维修提灌站、蓄水池和山坪塘等水利设施189处,实现高效节水灌溉4000余亩;新建党群服务中心8个,改建13个。162个贫困村有通信网络、文化室、卫生室、通村硬化路和村级集体经济人均6元指标全部持续稳定达标。
【云峰乡平顶村新修的小板路】
政策落实到位。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扶贫政策。在义务教育有保障方面,资助救助贫困家庭学生18259人,资助资金1126.05万元,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辍学率为“0”的目标。
“国家开展扶贫前,我每年住院都要自费五万多。现在好了,享受国家医疗扶贫政策,住院报销达90%以上,今年村上经过民主评议还把我纳入了低保,更减轻了我的治病负担。”身患恶性肿瘤的自治乡下坝村村民黄坤伦感激地说着国家政策的好。
在基本医疗有保障方面,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扶贫政策,参保率100%;今年1-10月,办理特病门诊人数3527人,门诊就医22.20万人次,门诊医疗总费用1045.50万元(普通门诊和门诊统筹),住院就医报销7.73万人次,医疗费用总额21296.61万元,个人支付1971.96 万元,支付率9.26%。
“现在幸福了!以前的老房子夏天吹风下雨都怕,国家帮忙改造后,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些了!”龙台镇桥墩村危房改造贫困户周其碧笑着说。
在住房保障方面,通过对全县脱贫对象的摸排,认定C、D级危房1198户(含“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发现对象),并将其纳入改造对象,12月将全部竣工验收。
同时,持续落实低保、残疾人补贴等政策,截至10月底,发放农村低保476486人次(低保贫困户25652人),共11086.7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9912人次,共809.2万元;补贴重度残疾人19577人,共1105万元;补贴贫困残疾人3431人,共282.7万元。
【乾龙乡太星村开展义诊活动】
四“推进”抓巩固
扎实推进“回头看回头帮”工作。结合精准扶贫大走访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发现69个乡镇不同程度存在安全住房、义务教育保障不到位及动态调整不及时等问题2112个,并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及时开展“回头帮”,补齐脱贫短板。
扎实推进“插花式”扶贫工作。不断强化“插花式”贫困户帮扶力度,以乡镇为单位打造非贫困村产业联合基地20个,帮助“插花式”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同时,县总工会、县民政局等部门也进一步加大了对“插花式”贫困户特别是特困户的慰问,确保贫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
“今年我们协调县文化馆,指导桥墩村开展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演出,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激发了村民的爱国热情。”龙台镇桥墩村第一书记李中华介绍道。
扎实推进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工作。在162个贫困村定期开展内生动力“五大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000余场次,覆盖10余万群众;将每月17日定为“入户帮扶日”,组织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家中开展“六个一”帮扶活动,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万余件;持续发挥“农民夜校”作用,群众主动脱贫意识和自主脱贫能力显著增强。
扎实推进社会扶贫工作。积极开展“扶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扶贫活动,广泛开展“就业援助”等帮扶活动。全面实施“1+N”消费扶贫模式,2019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累计开展各类购销扶贫产品活动500余场,购销金额达400余万元,特别是年初开展的2019年“以购代扶”新春大集市暨扶贫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得到了省扶贫开发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的充分认可,并予以全面推广;开展第六个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在为期两天的脱贫成果宣传展示中,参观群众达3万余人,现场扫码关注社会扶贫网1000余人,收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280余万元。
【和平乡五井村扶贫干部助收忙】
五“突出”稳提升
突出示范引领。大力培育建设鱼龙山和龙台河2条产业扶贫示范带,发展柠檬、枳壳等特色长效增收产业近10万亩,惠及8万余农户,直接带动近8000余名贫困户稳定增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柠檬等产业加快发展。
突出产业带动。以全县产业发展“三大园区”建设为契机,采用“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等模式,大力提升发展农业产业。以村为单位,发展“扶贫种养小区”7个、“温氏生猪”扶贫家园30个,出栏生猪13.77万头、牛0.22万头、羊6.94万只、小家禽314.08万只。
新建或改造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0.3万亩,发展柑橘产业0.8万亩及以中药材、桃李、蔬菜为主的现代经作产业0.5万亩,建立柠檬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基地0.1万亩。
创建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5个,新建各类农产品初加工设施9座,引进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7个,培育种养大户108户、新型职业农民175人、农业科技示范户338户。
突出环境整治。以开展“厕所革命”和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安排5385万元对2.7万余户贫困户同步实施“三改两建一维修”项目,同步结合“七顺七干净”目标,开展“早间10分钟”卫生清扫活动,贫困群众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突出精准帮扶。对8名因身体原因等无法正常履职的第一书记进行调整,对17名符合轮换条件的第一书记进行轮换;举办各类脱贫攻坚培训班11期,培训1000余人次。制作工作提示单90余份,市县领导对挂联贫困村年度任务和重点工作等进行指导。
强化督查暗访指导,对全县162个贫困村的软件资料、帮扶力量履职情况等开展全覆盖督查3轮;引入“钉钉”系统,定期分析并通报驻村工作队考勤情况、工作情况,确保人员到位、履职尽责。
关心关爱扶贫干部,看望慰问干部家属1000余次,100余名第一书记等扶贫一线干部获得县级及以上表彰表扬,60余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得到提拔和交流重用。
突出公共服务提升。强化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推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余人;完成电商扶贫从业人员培训400人次目标,提档升级电商服务站点20个,基本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新建完善162个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硬件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东胜乡合心村开展农闲竞技活动】
“下一步,安岳将紧紧聚焦162个贫困村、10.9万贫困群众,全力抓好巩固提升工作,全面提高脱贫质量,确保全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贫困村持续发展,与全国、全省、全市全面同步小康。”安岳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信息来源:资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