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我吐槽:"我儿子实在是太皮了,带他出去玩,看见啥都是妈妈买,不给他买就哭,买回去就又扔哪儿了,简直就是个败家子。"
我问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她跟我说,就一个字——哄,"妈妈没钱","家里最近钱花完了","以后给你买"等等……
其实我完全能够理解她,孩子还小,没有正确的消费观,钱在他心里是没有概念的,他只知道这个东西可以换来他感兴趣的东西,其他的其实他并不清楚。可是,做父母的又不能一味地纵容,孩子一哭闹,爸妈就满足他,这样会让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当你不想给他买时,他会不停地哭闹,完全无法制止。而且,这样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消费观,不理解父母挣钱的辛苦,勤俭节约就更是谈不上了。
关于这点,很多家长都很迷茫,不知道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给孩子形成正确的习惯,其实是很简单的。
爸爸妈妈们不能老把太贵了买不起或者咱家没钱这些话挂在嘴边,当你给孩子说这些话的时候,会给孩子内心留下一个印象,就是家里很穷,而且自己是这个家里的累赘。这样会导致孩子往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会让孩子过分的早熟,在孩子的认知里,家里没钱所以要很节省,从小就会形成一个习惯——省钱,爸爸妈妈们千万不要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担,他会从小就有一种不能给家里添麻烦的想法,当和朋友们一起出去的时候,会担心自己没钱不能和别人一起玩,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另一个方面,会让孩子变得很爱慕虚荣,事实证明小时候物质方面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很大比例的会通过各种方法来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这些物质需求往往并不是他能够负担得起的,而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往往会用一些我们并不愿意看到的方式。
还有一些孩子则会变得无欲无求,因为她长时间的压抑自己的需求,导致后来就完全没有了需求,凡事都不争不抢,失去勇气,更别提面对挑战的时候勇往直前了。
面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爸爸妈妈们要正确认识到一点,孩子喜欢玩具是人之常情,她现在的年龄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玩具来认知这个世界,现在的她对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一切他没见过的东西他都想要了解,所以说不要觉得孩子浪费,这是他表达自己好奇心的方式。
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延迟满足",立马满足会让孩子不珍惜,不满足则会让孩子自卑,延迟满足则会提高孩子对一件东西的快乐感,也会让孩子更加珍惜他所得到的东西。实践证明,延迟满足后,孩子能从同样的玩具中获得更多更长时间的快乐。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说:"爸爸的钱暂时不够,爸爸妈需要通过加班来挣钱,爸爸加班一天10元钱,爸爸加班一周的话就可以给你买这个玩具了,在此期间爸爸会比较累,你会帮爸爸分担一部分家务的对吗?"未来的一周,你会发现孩子特别听话,这段时间内,你可以要求他做一小小小的他平时不很喜欢的事,比如帮妈妈扫个地,认真地写一篇字,或者帮爸爸捶捶背,他会特别的乐意。一周之后,你再带孩子去买回他想要的那个玩具,这样他会觉得这个玩具是他付出了努力来之不易的,他会更加珍惜这个玩具,同时还锻炼了孩子。
教育是有方法的,一味地压抑孩子的喜好是不可取的方法,通过引导,延迟满足孩子的方法,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