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部分疫情病毒,为何除了来自蚊虫,其次就是蝙蝠

2020-01-30   高广银

在过去的20年,不仅仅是中国遭受到新型病毒的困扰,世界其他国家也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之前得到控制的病毒又死灰复燃,新生和再生的病毒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卫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年时间内,发现了30多种新型烈性病原体,其中有一半是新病毒,比如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等,特别是2002年的SARS,给人类健康、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比如登革热、骨髓灰质、病毒性肝炎等已经被控制的病毒,也在不同地区再次流行。



虫媒病毒

大部分新生的病毒都以昆虫,或者动物为源媒体,只有少数的例外。虫媒病毒依靠节肢动物,或者脊椎动物进行病原体的传播。这些非人类宿主通过反复接触人类,或者牲畜等,将病毒传播给人类,比如常见的跳蚤、蚊子等,当这些昆虫吸取动物血液之后,便获得了病毒,在叮咬其他动物,或者人类的时候,就把病毒传播给人了或者牲畜。



这些病症通常表现为发热、出血还有神经性脑炎。目前534种虫媒性病毒,其中有134种被证明是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这些虫媒主要包括布尼安病毒科,黄病毒科和披盖病毒科病毒为人畜共患病毒病的主要病源物。登革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黄热病毒等虫媒病毒是20世纪最后10年以及21世纪重新出现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最重要病毒病原。

这些虫媒病毒分布非常广泛,大多数病毒来自非洲或者南美的热带雨林,这两个地区分布的虫媒达到135种。亚洲东南亚地区,与非洲南美非常相似,从亚洲发现的病毒数量为78种,但是这项数据之所以差异比较大,或许是因为研究不够深入。其他地区,比如澳大利亚、北美或者欧洲,分别只有60种、91种和35种。



过去20年,这些病毒呈现全球扩张的趋势,疾病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流行性也不断加强,并且出现了跨物种的趋势。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控制这些昆虫成为主要手段,比如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就通过控制蚊虫的方式,控制登革热。70年代曾经放弃对蚊虫的控制,之后30年导致登革热死灰复燃。



西尼罗病毒,1937年在非洲乌干达尼罗河地区在一名罹难的妇女身体分离出西尼罗病毒,随后在不同国家,比如俄罗斯、意大利、美国、以及阿尔及利亚等都爆发了西尼罗病。2002年美国有44个州,4000多人遭受到感染,并且造成284人死亡。



西尼罗病毒能够导致人体脑膜炎,也能够让马和鸟类致病。西尼罗病毒也是一种虫媒病毒,不同于蚊虫的传播,当获得病毒的蚊虫叮咬鸟类后,并将这种病毒传播,从而造成传播范围扩大。之后138种鸟类检测到该病毒,其中乌鸦和喜鹊是最敏感的鸟类。但是鸟类在感染此类病毒之后能够存活下来,从而保证宿主的最大范围传播,之后在鳄鱼体内也发现了该病毒,从而又多了一条传播途径。

该病毒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消灭,也没有特效药,在2019年,希腊有2名西尼罗病毒患者死亡。该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避免被蚊虫叮咬。



登革热,这类疾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曾经在各国都发生过大规模流行,也曾一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近些年来登革热又出现在亚洲、太平洋、以及美洲地区。1998年,登革热成为仅次于疟疾的热带疾病。

这种疾病也是主要通过蚊虫传播的,目前也没有好的疫苗来预防这类疾病,预防蚊虫叮咬成为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流行性乙脑,这种疾病也被称之为日本脑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也是通过蚊虫传播。本病主要通过感染学前儿童,死亡率高达10%,而且有后遗症。这类疾病主要分布在亚洲,目前全世界大概有4到5万病例,在我国每年平均有1到2万病例。

从目前报道来看,已经从26种蚊虫体内分离出了乙脑病毒,另外从蝙蝠和鸟的体内也分离出了这种病毒,表明该病毒宿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目前乙脑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动物源病毒

动物源病毒是指受感染动物为主要传染源的病毒,由于这类病毒主要通过动物为传播媒介,因此人畜共患的情况比较多,但是感染之后,任何动物的表现不一定相同。近些年由动物传染给人的新生病并不鲜见,比如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以及2002年的非典型肺炎。

从艾滋病、埃博拉再到猴痘病毒等,都是通过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这些病毒多为新型病毒,也就是说这类病毒之前都未曾发现过。



尼巴病毒,这类病毒是在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爆发的,在几周之内感染了276人,导致106人死亡。该病毒在猪体内繁殖很快,一旦感染肺部会导致剧烈咳嗽,还伴随高烧、出血、肌肉疼等症状,当病毒进入人体脑部之后,患者也很快就会死亡。人类可以传染给猪以外,还可以通过狗、猫、羊等动物传播。

该病毒寄生宿主主要是来自马来的大狐蝠,或许与破坏环境,森林面积减小有关,迫使大狐蝠从传统的森林环境当中迁移到人类果园当中觅食,与果园当中的猪发生感染,从而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尼巴病毒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病毒之一,与非洲埃博拉病毒属于最高的四级病毒,目前没有任何有效的治疗手段,和埃博拉一样,只能通过自然隔离的方式,阻断传染。



亨德拉病毒,1994年,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省首府布里斯班尼近郊的亨德拉镇,爆发了一种严重的人和马共患的致死性呼吸道疾病。当时有21匹马,和2个人感染,并且导致14匹马和1人死亡。

该病主要是通过接触马的体液传染的,因此传染性没有那么强,最后通过病毒分析,该病毒主要来自三种狐蝠,分别是灰首狐蝠、中央狐蝠和眼镜狐蝠,其宿主也是蝙蝠。

除了尼巴病毒、亨德拉病毒以外,在19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上地区发现的梅南高病毒,以及1996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毒,均来自蝙蝠。



SARS冠状病毒,这是目前监测到来自于蝙蝠的传播人数最多的一种病毒,在通过果子狸跃迁到人体之后,其S蛋白质的快速变异适应新宿主。

蝙蝠被称之为“毒王”,从目前观测到数据,科学家从200余种蝙蝠体内,发现近4100多种病毒,其中就包括的SARS病毒,以及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



由于蝙蝠和人类一样是哺乳类动物,而且体温也与人类相近。蝙蝠的体温刚好是人体高烧时候的温度,因此病毒在蝙蝠体内无法大规模繁殖,与蝙蝠能够和谐相处。但是当这些病毒进入人体之后,就会和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冲突,会造成肺炎等症状。

这次SARS疫情共导致8069人患病,774人死亡,值得一提的是中国SARS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的科学家最近在SARS病毒进化规律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弄清这种病毒最终如何适应人类新宿主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抗击SARS及当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战役启示我们,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必须要有全国以及全球范围的合作。

在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病原的研究与预防方面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随着人口流动增强、生态环境改变等,这些虫媒病毒和动物疫源性病毒也在不断地扩大宿主范围和流行范围,有可能跨越物种障碍进而对人畜造成更大的危害。



近年来,新生病毒的爆发和已消亡病毒的死灰复燃明显增加,其原因十分复杂,对其发生和流行规律尚有待认识。但有一点是十分清楚的,过去20年人口和社会的变迁对自然疫源病毒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口增长主要是热带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化农业种植模式的变化、新的灌溉系统以及森林的过渡开采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新生病毒疾病产生的十分重要的原因。而现代交通业更加快了病毒的传播与流行。

由于在不同区域的流行以及不同媒介和动物宿主参与传播所带来的选择压力的变化,导致病原物的遗传变化所产生的新的变异株可能具有更大的毒力和传染性,因而消亡病毒重新爆发,温和的病毒烈性化。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媒介昆虫的控制能力及公共防御与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