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小哥坐个地铁却差点丧命

2019-08-04   意大利华人街

相信昨天在马德里市中心Arguelles地铁站发生的一幕大家都有耳闻了,一个西班牙小哥好好的在等地铁,谁知背后却突然被人踹了一脚,不小心跌入站台下,差点丧命...

更不幸的是,当时地铁已经马上就要进站了,这个西班牙当地的小哥在被踹下铁轨后,迅速做出反应,跑到空隙处才逃过一劫...这名所谓的恶作剧者是名巴西籍男子,之前有过犯罪前科,还打过警察,神经病嘛??总之这次的事件真的是很让人不寒而栗了...


北美留学生日报曾经报道过,据nydailynews.com的数据表明,在美国2015年共有50人被人推下或是自发跳下地铁铁轨死亡,2016年11月以前共有44人被推下或自发跳下地铁死亡。平均每个月就有4人丧命于地铁铁轨。如果真的掉下地铁站台的话,首先很重要的一点:尽可能的镇定,看看地铁是否快要到达。

如果地铁还没来,一定要马上大喊救命让别人拉你上来。纽约地铁站台很深,一般来说凭自己的力气应该爬不上来,所以一定要请人帮忙拉把手!


2016年3月,3名男子跳轨救下一名晕倒落轨老汉(图片来源:aboluowang.com)

如果地铁要来了,已经来不及逃离站台,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挤在列车与站台的空隙中,就像上文中成功逃生的中国姑娘一样,紧贴站台边,让列车从你的侧面通过。


也可以就地在两条轨道的空隙中迅速趴下,让列车从头顶经过。


2007年1月2日中午,一名癫痫病人在曼哈顿一号线地铁内突然发病不慎掉下铁轨,一名男子勇敢跳下铁轨,抱着病人滚到排水槽里,疾速驶来的列车从两人上方5cm处经过,所幸两人毫发无损。(图片来源:搜狐新闻)

另外,很多掉下地铁站台的人并不是被地铁撞死的,而是被电死的。因为地铁站台里除了两条铁轨之外,还有第三条粗一些的轨道,带有很强的高压电,是给地铁供电用的,碰上基本必死无疑。千万不要试图穿到对面站台逃生而触碰到了这条粗轨道!


那么时至今日,到底为什么西班牙甚至是很多欧洲国家都不愿意装在地铁站台上装“屏蔽门”呢?

在“子豪看看”的文章中,我们得知:

其实屏蔽门是近20年才开始出现的,全球第一个安装屏蔽门的地铁站是1961年4月29日,在列宁格勒地铁2号线的胜利公园站安装的,并不是没有安装,而是在建造地铁的过程中,这项技术都没有被发明出来,也没有人想过需要屏蔽门。而国内的地铁大多建成时间都比较晚,所以已经考虑到了屏蔽门的安装。当然北京地铁1、2号线建设很早,自然没有考虑到屏蔽门。

另外,建设时间不是影响屏蔽门安装的唯一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地铁站的通风方式。在1987年,新加坡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南北线开通;1个月后东西线开通。这两条线的所有地下站都设有屏蔽门和空调。因为新加坡是非常典型的热带气候城市,室内空间没空调会很要命。然而,以前新加坡的电力有很大一部分是从马来西亚购买、后来才终于实现自给自足的;虽然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炼油技术,但本身又不产石油。而空调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但是新加坡的能源供应又不是充足到可以挥霍的地步。因此,新加坡地铁安装屏蔽门,优先考虑的不是安全,而是节能。


再有就是是性价比的问题了,很多地铁公司非常精明,会算计成本。如果一个站客流不是特别大,不装也无所谓。毕竟叫你站在黄线外面等车就保证不会出事,所以有的站台安装了屏蔽门,有的就没有,而装的站台要么客流太大,要么贴正线通过列车速度太快,要么自杀频发。属于事故多发地段。典型例子京王线、京急线、武汉1号线。二个是施工难度大周期长,如果是一开始就计划建造的话难度不大,但是已经投入使用了,施工只能在晚上,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三个是线路上面车子不统型。国外有的线路上会行使不同型号的列车,而屏蔽门是固定的,不能和所有型号的列车匹配。

不过近年来由于跳轨事故频发,很多市中心老线路开始装门。见诸报端的有地铁东西线,都营新宿线和浅草线,JR京滨东北线,东急线等。此前地铁两大元老银座、丸之内和JR的山手线早已经全线加装了屏蔽门。但是对于线路复杂车站特别多的铁路公司来说,屏蔽门可不是说装就装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也在逐步的加强,这些没有安装屏蔽门的线路,不论是没钱,没技术,亦或是是其他原因都抵挡不住不断推进的屏蔽门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