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个选秀超级变变变的文章
其实就是在为今天这篇文章努力!
顺便也是给自己一个五一归来第一天上班的缓冲!
不滑白不滑
反正五一算来算去就放一天假
该巧不巧
广电都知道我复工回来没选题
一声令下
紧急叫停原本还剩四天就决赛的《青春有你3》
一下子
“秀芬少女”一脸懵逼
“打投女工”深夜难眠
老年人一副事不关己
新媒体小编叫得可怜
果然一个晚上
就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参差
一时间,网上关于为何《青春有你3》遭停播的原因众说纷纭。
但不乏两种:
01受C位热门选手余景天父母开办的KTV存在涉黄非法经营容纳吸毒人员和余景天“双重国籍”的争议影响,粉丝爆发大规模举报联合行动。
02网上爆料发布粉丝为给选手打投买下成箱赞助酸奶雇佣工人打开瓶盖完成投票后将大量酸奶成箱倒入水沟的画面,引起群众不满和大规模的举报。
我愿意称之为:《一箱牛奶引发的血案》。
因此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不得不重拳出击。
爱奇艺不得不诚恳接受坚决服从。
余景天不得不退出比赛规避风险。
也是没有想到:
继一片新疆棉花撬动整个娱乐圈之后,一箱牛奶再次撬翻整个选秀圈。
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
那柚子就不得不说你一句:格局小了!
今天我们就从“大格局”讲讲选秀、秀芬、资本的那点事!
01
偶像选秀年年有
秀粉心累依然追
资本挣得盆满钵满
从2005年李宇春夺冠到2018年蔡徐坤C位断层出道再到这几年青1青2青3明1明2明3创1创2创3接踵而至无缝链接。
短短3年,数十档选秀,月均一档。
从2005年用短信“你一条我一条“一条一条短信投出来的冠军到2018年号称选秀元年开启网络选秀真金白银投进去的冠军再到这几年越发疯狂的集资打投,粉丝经济诞生冠军。
即使选秀多的迷了眼即使秀芬们说追的心好累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心甘情愿的打投打投再打投。
从2005年的小灵通短信投票到2018年的独家赞助再到近几年无数品牌挤进选秀赛场。
即使偶像选秀热潮已走过3年,但是资本仍然有利可图。不可否认选秀至今依旧是个“吃力但讨好”的财富密码。
总而言之就是:选秀有热门选手,热门选手有巨大流量,巨大流量吸引多方资本,流量来源于粉丝,粉丝带动了资本。
一场选秀
主办方(网站)看中的是其所带来的流量播放量和收益
资本(品牌方)看中的是选手背后粉丝的购买力
而粉丝看中的就是自己心爱的哥哥能否出道!
真金白银大把大把的花出去了
但他们支持的偶像能否出道却无人敢打包票
哥哥能不能出道不是定数
但是平台和资本注定发家
02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饭圈经济
选秀、选手、秀芬、平台、资本本是一场游戏。
但是随着国内偶像选秀节目的兴起,粉丝追星早已不像过去那般纯粹。节目组与投资方、赞助商以打榜、应援、投票等形式,以助力自家爱豆出道为目的,吸引各路粉丝“心甘情愿”地花钱。
饭圈经济应运而生,并在灰色地带生根发芽。
曾经的饭圈经济是买买偶像的专辑演唱会为偶像的事业助助力。
现在的饭圈经济是粉丝真金白银做数据钱都钻进资本裤兜里。
打投集资控评应援做数据
粉丝生怕漏了一个影响哥哥战斗力
做榜单搞投票弄比赛租借全国各地LED大屏
资本生怕漏了一个让饭圈的钱溜走
各种榜单络绎不绝,不明所以的粉丝遇榜就打投,从此滋生了“野榜”灰产。
有心之人利用粉丝的打榜热情,创作空有名称毫无意义的野生榜单,让粉丝真金白银往里投自己却挣的盆满钵满。
各种选秀投票规则如出一辙,粉丝见怪不怪甘愿为平台送上现成的收入。
普通用户每天能投 1 票 VIP每天有 11 票,粉丝为了投票,大批量的购买会员卡,甚至出现了会员3050年到期的投票传奇。
除了出道投票之外,选秀节目还会有各种权益打榜,粉丝们PK粉丝们,钱多者胜。
各种粉丝集资软件层出不穷,动辄几千万的集资记录分分钟被打破,几千万的应援说做就做。
就拿今年的两档选秀节目来说:《创造营2021》和《青春有你3》已经有超5位选手的粉丝后援会集资破千万,超30位选手后援会集资破百万。
但众所周知,秀粉的平均年龄偏低,其中很多都还是学生,年龄在15~20岁阶段的最多。
对于集资,一些偶像后援会、粉丝组织者会用言语鼓动、诱导,甚至称粉丝不应援就是不爱自家的偶像,直言偶像无法出道都是粉丝的错。而粉丝群体中绝大多数都是未成年人,攀比、好胜心极重,很容易被误导。
并且尽管有公开的集资平台,但集资仍然不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内,没有确定的资金来源又又缺乏第三方的监督保护,“集资跑路事件”时有发生。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卑微秀粉们勒紧裤腰带给秀人“上供”,一不小心一半都进了大粉裤腰里。
所谓的“帮大粉喜提海景房”说的也就是这个了。
借用之前的一个梗
郑爽日薪208万,粉丝日薪不足208块。
真的是足够可笑了!
03
青春有你变青春无你
到底是谁动了谁的奶酪?
这几年太多的选秀节目出炉,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偶像,粉丝经济崛起,造星运动此起彼伏,这引得更多的少年们想要通过选秀节目进入娱乐圈。也使得诸多资本、商业资源进入此类节目,粉丝经济因此也获得高速发展。
甚至在选秀圈流传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只要粉丝经济做得好,一名素人就可以在一档选秀中迅速完成从“素人”到“顶流”的跨越。
一场选秀,一个顶流,一场粉丝的战斗,通过选秀,各方都获得了自己想得到的利益。
而这中间就会出现饭圈灰色产业链、说不清的集资、打榜、资源浪费等诸多问题。
倒牛奶事件事实上只是偶像产业怪相的冰山一角。
早在2018年,一面是《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选秀节目火爆一时,另一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下发了“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指出对于偶像养成类节目要确保节目导向正确,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去年2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各大卫视网站也发布了围绕综艺方面的标准规则。
一次又一次选秀,一个又一个的偶像塌房......
让我们不禁疑问:现如今的偶像选秀节目,按得到底是什么规则?是才艺,综合素质,颜值,还是其所拥有的资本?
此前,人民网就“追星不力惩罚粉丝”发表评论称"靠粉丝刷数据才能出头的偶像,是偶像吗?“
所谓的选秀跟打投,说白了是一场多方合谋对粉丝的围猎。
所谓的追星早已变了味儿,早就变成了一场粉丝之间的豪赌。
而这次闹得轰轰烈烈的“倒奶事件”更是充分证明了追星变味这一点。
而继新华社批斗之后,央视新闻也精准狙击,称商家平台在倒奶事件中难辞其咎。
随着几大官媒的下场批评,也许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
是时候让最近几年搞得如火如荼的偶像选秀节目冷静一下了。
评论区聊一聊
你的看法?
【汇客廰文旅】升级你的旅行体验!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Af4XHkB9wjdwRpvuQ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