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孩子怕受责罚不惜杀害6岁女童:滥用教育方式,容易毁了孩子

2019-09-17     李点点

提到孩子,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天真、快乐、有爱等美好的字词,而绝不会将他们跟残忍和冷漠联系到一块。

可是,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却颠覆了这种认知。

7月13号,宁夏永宁县公安局接到报警,6岁女童李钰彤突然失踪!随后,警方与当地村干部展开搜寻。

土豆番茄妈

第二天下午,小女孩的遗体在其二爷爷家中被找到。

幼小的生命还未来得及绽放就已逝去,实在令人心痛,而造成小钰彤死亡的原因也荒谬得让人无法相信。

当天,小钰彤被亲戚苏某一(12岁)和苏某二(7岁)叫到二爷爷家玩耍,在玩耍中小钰彤不慎从木架上跌落,当场昏迷。

如果那时候立刻送医的话,小钰彤是极有可能救过来的,但当时苏某一害怕小钰彤醒后告状而受到责罚,竟然用一块木板将其打死了!

梳理整个事件的经过可以看到,苏某一的行为逻辑相当简单:因为李钰彤是自己叫过来玩的,现在摔伤了,自己要担责,要被处罚,那逃避处罚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让家长知道,如何实现?

杀人灭口!

土豆番茄妈

毕竟,12岁的孩子,虽不懂对错,但知权衡利弊。

由此可以猜测出,苏某一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一旦犯错,就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从而导致他无法正确面对错误,只想逃避。

严厉的惩罚包括打骂、剥夺某项权利、限制其自由等等方式,这对尚无反抗能力的孩子来说,确实具有强大的震慑力。

但是,一味依赖惩罚性教育只会给孩子留下阴影,却没有教会他们承担责任,于是,小钰彤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严厉的惩罚教育,让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

几个月前,江苏镇江一位年仅9岁的小男孩,留下一封遗书后从17楼一跃而下。

土豆番茄妈

而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小男孩在学校顽皮的时候,不小心撞碎了一块玻璃,因为害怕回去被家长责骂,便忍着没说。

可是小男孩没有能力赔偿学校的损失,在经过两天两夜的思想斗争后,选择在周二上学前背着书包从17楼跳下自尽。

土豆番茄妈

是这块玻璃逼死小男孩的吗?不是,而是孩子所受到的教育中,惩罚大于关爱,训斥多于倾听,最终陷入心理学中的"被动习得性恐惧"所致。

何为"被动习得性恐惧"?

当孩子在犯错的时候,父母以严厉的方式回应,多次之后,孩子便从父母的这些反应中习得了一种惊恐的信号。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小心摔个碗都会嚎啕大哭?

他们害怕的不是摔坏东西本身,而是来自被父母惩罚的恐惧。

土豆番茄妈

《儿童情绪心理学中》将恐惧的危害程度分为三个层级:轻度恐惧,中度恐惧,重度恐惧。

轻度恐惧对孩子的影响不是很大,当孩子远离令他害怕的人、物或者环境后,就可以自然消失。

中度恐惧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隐患,如果不及时疏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土豆番茄妈

而一旦到达重度恐惧,则会在短时间内引发严重后果,让孩子做出某些疯狂的事情。

叔本华曾说:"当一个人对生存的恐惧,大于对死亡的恐惧时,他就会选择自杀。"

所以,许多时候,不是孩子容易被困难击溃,而是被父母的恐惧击溃了。父母的反应给孩子造成无与伦比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崩溃。

于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事,在孩子眼中,却如同大山那么沉重,并且无法逾越。

严厉的惩罚教育,会让孩子选择逃避责任

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大家把孩子也一块带来了。

现场十分热闹,大人们在里间推杯换盏,孩子们也都自来熟的成群结队玩在一起,一片祥和。

过了一会儿,突然听到玻璃摔碎的声音,所有人都吓了一跳,赶紧跑到外面看个究竟。

原来是酒店大堂角落摆放的一个水晶装饰摔碎了,碎片散了一地。

土豆番茄妈

孩子们都呆呆地站在那,老板跑过去质问:"这谁干的?"

刚开始没人应,后来大伙都把目光投到了一个叫军军的孩子身上。

军军连忙辩解:"这不是我干的!"

然后言词激烈指着好几个孩子说:"他们刚刚都在这旁边玩"。

一群孩子在那七嘴八舌争论不休,我女儿悄悄走过来,小声跟我说是军军在追一个小朋的时候撞倒的。

其实这也没多大个事,那个水晶装饰也不贵,几百块钱,但总要找到"肇事者"。

老板见没人承认,便去调取了监控,发现确实是军军撞倒的。

军军妈当时脸都黑了,直接就打了孩子两耳光,口中骂骂咧咧,说孩子没出息,老给自己惹事。

土豆番茄妈

她这个举动,把我也吓了一跳,一直听闻军军妈很严厉,今天算是见识到了。

父母对孩子越严厉,惩罚力度越大,那孩子遇到事情后,就自然会选择逃避责任。

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惩罚教育虽然见效快,但不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孩子的首选,而且这样的方式很难教出优秀的孩子。

詹姆斯.多伯森曾说:"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不打不骂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则是父母的管教。"

土豆番茄妈

正确的教育,攻心为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担任过一所小学的校长。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正在用泥巴砸同学,他立马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时,王友早已在那等着挨训了。

陶行知没有打也没有骂,反而掏出一颗糖递过去:"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听话又准时,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一时没反应过来,惊疑不定地接过了糖。

紧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制止你时,你立即停止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所以应该奖励。"

王友略带惊奇地接过了第二颗糖。

然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勇气与坏人做斗争,所以应该奖励你。"

这时,王友已泣不成声,说:"校长,你惩罚我吧,我知道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笑了,他掏出第四颗糖果:"这颗糖奖励你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好了,我的糖全给你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土豆番茄妈

孩子犯错,肯定要管,但打骂不是最优选择,温和的批评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以接纳和包容的心态面对孩子,让孩子明白:"犯错并不可怕,只要跟父母说清楚,就会得到谅解和帮助。"

有了这种正向的信号,孩子自然就不会选择逃避。

孩子犯错是经常的事,许多父母为图一时痛快,用打骂来解决问题,虽然见效快,可往往会伤人又伤心,还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情绪,得不偿失。

霍姆林斯基曾说:"用大声叱责或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我们能否在孩子面前收起恶的一面,引导孩子向美好阳光的方向去奔跑,决定了他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慎用惩罚式教育,给孩子一个光明而有安全感的童年。

土豆番茄妈

当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就会震惊:怎么这么小的孩子会这么残忍?但是仔细想想,残忍的前提一定是有人给孩子种下了恐惧。
还记得曾经很是出名的药家鑫案件,当时药家鑫只是开车撞伤了路人,但是因为路人有抬头看车牌的动作,就下车连捅数刀将被撞伤的路人杀死。
后来采访药家鑫当时为什么要杀人的时候,药家鑫说,怕自己撞伤人的事情会被爸爸知道,回家会挨打。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也让人同样的唏嘘不已。
所以,恐惧只会造成更多的恐惧,也会令人丧失思考的能力。
善待孩子,用心和爱去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去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 END —

土豆番茄妈-最懂妈妈的倾听者

专注养娃资讯、夫妻关系、婆媳相处、好物分享。是倾听者,是朋友,是育儿道路上的同行者,是最懂妈妈们的人。育儿路上有我,你不孤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80hR20BJleJMoPMB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