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下浩老街,老重庆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还是无奈?

2020-04-10     乍暖


重庆下浩老街,老重庆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还是无奈?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得气质和音符。

重庆,一座热气腾腾、火辣辣的城市。而我,却觉得它是一座沉默却又张扬的城市。

这种不感觉,不是来自于洪崖洞、不是来自于火锅,而是藏匿在这座城市过往时光中的老街巷。

若是,想要真正得走近一座城市,老街、街边的老人,才是最好沟通得介质……

重庆下浩老街,老重庆的文化,已被拆除、可惜还是无奈?


重庆,下浩老街,不知道你是否有印象。

下浩老街,可以藏着老重庆的过往点滴,可惜的是,已经被拆除。

我第一次得去下浩老街得时候,是日头很烈得夏日。

通往老街的路在施工,从地梯口出出进进很多人,绕着施工的地方走,却彷佛这尘土飞扬的正午很是寻常。

问了好几个路人,才算是走近下浩老街,不知是天气热、还是什么原因,街上并没有什么人,只有我的呼吸声、闷热的声音和有些破败的老屋。


总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可是,我总也搞不懂,这些“旧的”去掉就是真的好么,而那些“新的”到来就是真的发展了么?

老街随着时间流逝,过往被掩藏在那些屋舍之间的缝隙中,只是老屋再破败,街边的树、花都却依旧向阳生长、热烈迎着风雨。

下浩老街,在重庆南岸区,临近南滨路,紧靠东水门长江大桥的一个斜坡上的街区,主要有下浩正街、董家桥、觉林寺街、葡萄园等街道。曾经是到长江边上龙门浩码头的必经之路,陪都时期龙门浩码头就是连接渝中半岛与南岸的交通要道。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小型企业陆续迁入下浩正街,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下浩街区一直是南岸长江边上繁华的街道。如今,随着南滨路的开发,长江大桥东水门大桥的修建,下浩老街曾经的繁华已经衰落。走在下浩街头,更是随处可见“拆”及“危险”字样,时至今日,重庆这一老街已被拆除。


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文章里,称下浩老街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两种人,一种是下浩的原住民,他们保留着老重庆的生活方式;第二种是一群在下浩开茶馆的年轻人,他们为衰败的下浩增添了一抹色彩。

据说,下浩老街在清乾隆时期就已经形成街市。这条街连接长江,解放前,龙门浩老码头是重庆一个客货两用码头,从码头去上新街,下浩正街和董家桥是必经之路,再加上巴渝名刹觉林寺也在此地,百年前的下浩一带十分热闹。


现在,拆除得下浩老街旁边的新老街,叫做龙门浩老街。是重庆主城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老街。其中包含枣子湾、米市街、下浩、周家湾、觉林寺、董家桥、葡萄院、望耳楼、马鞍山、建业岗等。不过龙门浩老街是借着历史得痕迹,拔地而起得一条条复古街道,它所承载着得意义与下浩老街还是有着本质去别的。有原住民的老街,是有烟火气的,而后建的“老街”再怎么古老,也或多或少充斥着“旅游”的气息。

只是,老街已不再。

这个比《从你得全世界路过》得“十八梯”都更能代表老重庆得地方,已不再。



说起来,重庆的许多地方都拆除了,城市的发展,总会要丢弃一些东西。可惜之余,也该是无奈之举。

时间还在时,趁他还在,想去就去。

风景是这样,人亦如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4AaZ3EBnkjnB-0zpzO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