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奇制胜使很多人开始预测另一个国漫春天即将到来,犹如重现了5年前《大圣归来》破9.56亿票房的奇迹。
但与《大圣归来》低开高走,上映首日排片仅9%,逐渐扩大到20%的走红路径截然不同,《哪吒》自点映之初就收获了可观的口碑和声量,上映首日排片达到了33%,之后一直保持在40%左右,豆瓣8.6的评分同样高居不下。
《哪吒》背后集齐了70家优秀的制作团队,几乎代表了国产动漫的最佳水准,这是《哪吒》口碑发酵引发票房井喷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善于挖掘下沉市场,俘获年轻人的活跃的宣发手段同样对票房起到了积极作用。
复盘《哪吒》宣发,超长点映催生口碑发酵
CP引发同人内容
在《哪吒》点映之前,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对国漫题材持观望态度,因为《大圣归来》之后,爆款稀少,除《大鱼海棠》获得5.64亿票房之外,其余作品的市场反馈低迷不振,甚至大多数作品都档在了亿元大关门前,《大护法》仅获得8000万票房,《大世界》甚至只有200多万,诸如此类扑街的国产动画作品比比皆是。
最初《哪吒》引发关注是点映带来的较好口碑。在上映前12天,《哪吒》就开始了超长点映期,点映当日获得48.3万票房,共464场次,之后口碑带动了点映排片,在上映前最后一个周日,场次已经达到了2.1万,当日票房为3107.3万元,几乎比一些正在公映的电影还要高,这些数据说明《哪吒》最初并不受到市场青睐,但点映加速了口碑发酵,完成了量到质的改变。
对比《哪吒》和《大圣归来》日票房图,两者首映日同样定在周五,得力的点映使《哪吒》在上映2天之后就得到了票房峰值,而《大圣归来》是在上映5天之后才得到。
虽然点映已经成为宣传方的常规操作,但12天的超长点映仍然极为特别,比如刚刚上映的《烈火英雄》,猫眼上显示点映也为12天,但这12天中只有2天是大规模点映,其余10天每日场次不超过20场。而在暑期档表现良好的《扫毒2》甚至没有点映,直接选择公映。
《哪吒》超长点映是因为国漫题材圈层破壁困难,需要口碑发酵进行驱动,尤其要吸引下沉市场的注意,通过猫眼想看人群画像,二线城市占比最高有41.8%,四线城市位列第二,说明二三四线城市仍然有票房增长的空间。
而在点映中,(投黑马 Tou.vc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哪吒》在二三线城市的场次,要远远高于一线城市。
除了让二三线城市的目标客户更多地见到这部电影之外,《哪吒》通过“藕饼”“饼渣”等CP为主导,触发了形式丰富的同人内容,进而扩大圈层,实现用户下沉。
《哪吒》被捧上热搜的话题中有许多都是CP形式,比如“哪吒和敖丙一同承受天劫”“敖丙哪吒锁了”“敖丙才应该叫哪吒”等等,除了讨论剧情和背后故事之外,观众着迷于围绕“哪吒敖丙”展开的一系列衍生内容,同人文,同人漫画层出不穷。
这些同人内容因为有趣而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补充了电影营销内容,点赞、转载上万的作品非常多,扩大了电影辐射面积,比如微博名为“虞华贵啊”的微博动漫博主粉丝仅有5000,但根据主角个性创作的“哪吒”“敖丙”的动图获得了1.8万的转发量。
《〈哪吒〉的官微不再单一向观众灌入电影好看的信号,甚至不仅是用好玩的文案吸引转发,而是生产观点引发观众UGC内容,与观众互动比介绍电影的内容更重要,如“画丙大赛”,吸引观众创造主角Q版头像,就得到了较高的观众参与度。
在“扎一个哪吒头#”这个话题中,垂直的内容可以得到了二次元爱好者及美妆爱好者关注,观众开始以COS的形式自行上传图片,随后官微转发,形成良性互动,向泛圈层人逐渐扩散。
前期点映时间充足,加速口碑发酵,中期以丰富多样的话题和活动触发UGC同人内容,吸引更多眼球,实现用户下沉,双管齐下,《哪吒》截止目前已经收获24亿票房。
得“小镇青年”得天下的光线
《哪吒》的热映是光线传媒投资国内动画制作公司4年来的一次高潮,同时也是主投电影疲软半年之后,让人再次意识到以电影发行起家的光线传媒在下沉市场的优势。
光线传媒从电视转战电影之初,就以建立全国最大的地面发行网络为出发点,成为光线传媒切入影视行业的独特角度,为此,王长田曾解释“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有效的方式可以吸引这么多的导演和演员。
所以要想做大公司只能是数量增加,而数量增加只有一条路,就是成为发行公司。”
由于一二线城市电影市场趋于饱和,三线城市的人口数量是一线城市的6倍以上,消费群体必然是在人口规模更大的三四五线城市,而小镇青年则是这个消费人群的主力军,截止至2018年2月,小镇青年人口达到了2.12亿。
另一方面,院线也逐渐向三四五线城市扩散,例如横店影视在2017年的自营影院数和屏幕分别达到266家和1684块,增幅21%和19.26%,主要布局三四五线城市,占比达到70%。电影市场也开启了“得小镇青年得天下”的模式。
电影发行下沉开始成为电影宣发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光线传媒稳定的地面发行网络可以为此助力,2013年有媒体报道,光线传媒有70名发行人员,驻扎70个城市,凭借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代理发行或主出品的电影获得更多的排片数量和更好的时间场次,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关系网。
王长田曾说,光线传媒的发行体系可以帮助电影提高30%-40%的票房。
另一方面,光线出品、发行的电影以年轻化的题材为主,同时非常擅长利用新媒体炮制话题,产生病毒式的传播,向小镇青年发起围剿,大胆、精准、下沉成为光线在业内的标签。
2015年,光线主投电影《港囧》在上映之初连续三天都保持了单日2亿票房,创造了华语电影首周票房新高度。
2015年正是综艺四面开花的一年,片方看到了综艺持续不断地热度,通过频繁参与国民度高的综艺,以及制造具有传播能量的话题,为电影造势。
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港囧》主创连续参加了《极限挑战》《快乐大本营》《金星秀》《中国好声音》等电综,成为同期院线电影中曝光率最高的一部。
例如在《快乐大本营》中,就以《港港的》为主题,突出了电影中致敬港片的桥段,《快乐大本营》的国民度和全年龄段的受众使《港囧》的风格和气质能够精准触达到下沉市场的观众。
同时,徐峥效仿乔布斯的手机发布会,向观众推荐《港囧》的新颖手段,“赵薇跪求演女主角”的先导预告片,以及在全球定档发布会上,20万观众边看边聊,线上和线下时时互动,都在社交网络上引发热议,直接导致了《港囧》在口碑平平的逆境中,实现了16亿票房的佳绩。
同一年的小成本青春电影《左耳》也非常大胆,在院线保持每天近1000万票房增长的情况下,将《左耳》以“零窗口期”的营销方式通过网络院线上映,宣发重心强调导演苏有朋是一代人青春记忆的特殊属性,进行粉丝电影的二次营销,撬动了下沉用户,通过灯塔专业版显示,三四线城市票房超过了一二线城市,最终获得4.85亿票房,称霸了当年的五一档。
2016年初,王长田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57.4%的股权,意味着光线拥有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宣发将更加精准。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光线影业2016年票房最高的一部电影,单日票房就宣布破亿,电台是电影的主要场景和道具,同时也成为了电影的宣发平台之一,片方与网易云音乐、荔枝FM、企鹅FM合作,推出了主打电影宣传的电台节目。
节目会邀请一名明星嘉宾,以电台热线的形式拨入电话,点播歌曲,最后以原著小说片段作为睡前故事结束,扩大了电影的辐射面积。
2018年《前任3》直接开启了短视频电影宣发的蓝海阵地。
《超时空同居》上映初期并不引人注目,但雷佳音和佟丽娅录制土味情话小视频,在抖音发起#超时空情话挑战#,引发了抖音用户争先模仿,在抖音上获得了8.4亿次播放量,“土味情话”甚至变为了一种大众流行,最终电影实现了票房逆袭,获得了8.99亿票房,抖音营销引发的用户下沉功不可没。
同一年黄渤导演处女作《一出好戏》则背靠快手吸引下沉市场,快手不仅在影片中做了植入,黄渤在入驻快手后,连续发布影片上映倒计时的创意短视频,总点击量累计破亿次。
在抖音上,黄渤以主题曲《最好的舞台》作为BGM发起“黄渤迪斯科”挑战,也吸引7万人参与。快手、抖音双管齐下,最终票房达到13.55亿。
光线上半年宣发遭受滑铁卢
下沉市场越来越难挖
最近几年,由于所有电影都在竭尽全力的挖掘下沉市场,使三四线城市的竞争也变得尤为激烈,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变成了拥挤的营销战场,价格随之激增,但营销效果似乎有所下降,让业内人士意识到,下沉市场的观众越来越难挖。
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光线上半年平平的电影数据上,《雪暴》2814.2万票房、《风中有朵雨做的云》6478万票房、《阳台上》397.4万票房,让光线引以为傲的宣发似乎正在遭受滑铁卢。
前不久热议的《银河补习班》似乎也是由于不够精准的宣发手段,导致无法完成上映初期的10亿票房目标。
有相关人士认为,《银河补习班》的点映避开了大城市,主打三四线城市,但这部电影并未在三四线城市产生情感共鸣,甚至还产生了质疑电影主张的差评,直接导致后续的票房增长乏力,加上《哪吒》的强势上映,使《银河补习班》没有翻身的余地。
精准、下沉的营销模式依然是未来电影宣传的重心,但随着观众口味的提高,如何使宣发触及三四线小镇青年的痛点,是光线以及其他影视巨头需要持续关注的话题。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往日的宣发灵药正在失去药效,比如点映、情绪牌等,在瞬息万变的电影市场中,谁能把握住观众的需要和变化,谁才能取得票房的胜利。
(文章来源于:首席娱乐官摘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04heGwBvvf6VcSZFj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