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的民族都是如何迁徙和形成的?都是从非洲走出的吗?

2019-10-23   北斗维斟

一,早期人类的迁徙

根据学者研究,人类起源于东非地区。人类的起源和东非地区的地理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很早之前,东非和西非是连为一体的,这里是雨水充足的热带雨林,水果等食物充足。因此,这里成为了猿类生活的天堂。不过从1500万年前开始,这种状态开始开发了改变。首先,东非开始逐渐升高,成为了东非高原;其次,形成了东非大裂谷,阻碍了东非和西非的交流。此后,东非逐渐从热带雨林退化为了草原,猿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了巨变的挑战。


面临食物的减少,猿类就在东非不断迁徙起来。有的就一代一代漫无目的的扩散,最终走出了非洲。有的则没有扩散出非洲。因此,猿类和人类走出非洲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迁徙。而停留在东非地区的猿类,由于环境不断恶化,因此不断学习新的生存技巧,如学会了直立行走、制造石器、保存火种等。如此就进化成了最早的人类——能人,随后又进化为了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他们都在不断的走出非洲。

人类的进化

最早的古人类扩散到了全世界,也就是成为了亚欧各地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如中国有元谋人、北京人;欧洲有海德堡人;东南亚有瓜哇猿人。大约在20万年前,早期智人又走出了非洲,到达亚欧各地。在中国出土的有大荔人、马坝人、丁村人、许家窑人、欧洲有尼安德特人。早期智人有可能取代了早期到来的直立人,也有可能共同生存一段时间。

直立人

到了10万到5万年前,亚欧大陆进入了冰川时代,迁徙到了亚欧大陆的古人类基本灭绝。此后,到达亚欧大陆的就是现代人的祖先——晚期智人,也叫作新人。现代人类在非洲形成之后,有的部分就开始走出了非洲。最开始走出非洲的人种为矮黑人种、棕色人种,其基因分别是C和D。他们曾经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上,后来因为新人种的到来而被迫迁徙到了高寒、封闭的地区。

现代亚欧大陆的藏族带有大量的矮黑人基因,而西南地区的土家族、彝族、缅甸族、克钦/景颇族、瑶族也有一定数量分布。而太平洋西的岛屿民族,如琉球人、日本人都带有大量的矮黑人基因。其中基因最纯正的是小安达曼人。而棕色人种受到黄种人的排挤,后来逐渐主要主要分布于两个方向,一是迁徙到了蒙古高原,成为了游牧民族,现在的布里亚特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哈萨克族就有大量的棕色人基因,而澳大利亚土著的棕色基因高达70%。

棕色人种的迁徙路线

另外,棕色人种和矮黑人迁徙到了北非西亚一带的时候,出中分化出了一支黑人群体,其皮肤已经没有停留在撒哈拉之南的肤色深,其基因为E,后来他们称为古埃及文明的创造者。

C/D基因的分布和比例


二,白种人的迁徙

矮黑人和棕色人种之后,白种人开始迁徙出的非洲,其基因突变点为F-M89。当他们到达西亚之后,就不断朝着四面八方分裂了出去。目前原始的F-M89基因依然在西亚、中亚、南亚一带有一定的分布。分裂而出的人群有G、H、I、J、K几大种群。其中G后来迁徙到了意大利半岛一带,成为了皮发斯基人;H迁徙到了印度一带,目前还有许多民族有大量的H基因。I后来迁徙到了北欧地区,是冰岛、苏格兰、挪威、德意志的主要基因之一。在这些分裂的而出的民族中,J类型后来分布最广,也就是现在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现代人类迁徙路线

白种人中的另外一支K系继续朝着东方前进,现在亚欧大陆上,除了西亚地区和西伯利亚,绝大部分民族都有k基因,如中国有96%的人拥有k基因。K系到达了在印度一带出现了大规模的分化,出现了L、M、P、和黄种人(N、O)。其中的L、M的分布较少,目前主要存在于印度的一些民族中。P系又分为了两支,一支最终到达了美洲地区,是爱斯基摩人和阿留申人的主要基因之一(另一大基因是N);另外一支为R系,在3.5万年前到达了里海一带,形成了印欧人。

早期的欧亚人种基因分布

印欧人迁徙路线

大约在6000年前,印欧语系民族开始朝着四周扩散。大约在6000年前,印欧语族中的一直迁徙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成为了赫梯人,创立了古安纳托利亚文明。此后南下征服波斯和印度的印欧人被称为雅利安人。4000年前,雅利安人到达了阿富汗高原,此后,一支南下征服了印度河文明,印度历史进入吠陀时代;另外一支进入了伊朗高原。

印欧人向西迁徙的就成为了现代欧洲人的祖先。迁徙到欧洲的可以分为很多支,一支为一路到了希腊、色雷斯等;二路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成为了拉丁人,是罗马文明的创造者。三路到达了法兰西、英格兰一带,形成了高卢人(凯尔特人)。另外还有两支到达了波罗的海一带,其西为日耳曼人(R1b),东方为斯拉夫人(R1a)。在罗马帝国后期,日耳曼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和迁徙,成为了欧洲主要民族之一

俄罗斯族的基因状况

印欧人除了向南、西大规模扩展之外,还有的大规模向东迁徙,进入了中亚、西域、河西走廊等,形成了阿尔泰民族,如匈奴、大月氏、吐火罗、突厥、回鹘(维吾尔)、哈萨克等。但是需要注意的,如蒙古等民族虽然在语言上属于阿尔泰语系,但是在血缘上却不属于阿尔泰族。

欧洲基因分布


三,黄种人的迁徙

黄种人大约4万年前从白种人K系中分裂而出,之所以皮肤变成浅黄色,这和南亚、东南亚气温较高、森林密布的环境有关。黄种人最初分裂为了O系和N系。N系后来迁徙到了亚洲大陆的草原和西伯利亚,也就是极北基因。现代的北欧民族和俄罗斯北部的民族有大量的N基因,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也带有一定的N基因。后来大量的N系也进入了美洲,成为了阿留申人、爱斯基摩人的主要基因之一。

N系的迁徙

而O则是如今东亚、东南亚黄种人的基因。O系在东南亚分为了两支(此处),一支是沿海支O1,另外一支是内陆支O2。此处需要说明,过去曾经将O系分为O1,O2,O3,三支,后来发现了O1和O2有相同的突变,所以O1和O2合并为O1,原来的O3现在记载为O2。O1被称为沿海支,他们应该主要是依靠打鱼为生,因而沿着海岸线前进。他们到达了中南半岛之后,就出现了大量的分裂。进入中国大陆的有百越,留在东南亚的为南亚语族,还有一支称为南岛民族,他们遍布台湾、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占城,后来又扩展到了大多数太平洋的岛屿。

东亚人的迁徙(基因标记是老版)

沿海支的百越族继续东上,到达了山东半岛,形成了夷族。后来他们继续北上,最终在东北地区和更早到达这里的C、N、O2系民族融合,形成了通古斯民族。今天的满族、锡伯族、赫哲人、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等都属于通古斯民族,而日本、朝鲜也属于这个系的民族。

黄种人主要的基因分布状况

内陆支为O2,被称为“百濮”,进入了云南地区后,开始分裂为两支,一支进入长江流域,一直到达了长江中游一带,成为了苗蛮民族,古代称为“三苗”“荆蛮”,其势力范围一度发展到了河南南部。另外一支被称为古羌族,他们绕开了矮黑人、棕色人种聚居的四川盆地(矮黑人种、棕色人种后来在此创造了三星堆文明),于是从青藏高原边缘进入了甘青一带。在甘肃,先羌族开始发生了分裂,一支深入了青藏高原内部,和原来到达这里的矮黑人融合,逐渐形成了藏族;另外一支进入了渭河流域,发明了农业,成为了炎黄族(华夏);而停留在游牧状态的,就是西羌、西戎、北狄。中国许多古文献记载北狄、西戎和炎黄、大禹、西周王族同性,也说明他们之间血缘关系比较相近。

汉族人基因状况


这时期,人类已经开始迁徙到了美洲地区。大约在1万年前,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很多,因此亚洲和美洲有大陆桥连接。因此,就有人类陆续到达了美洲地区。后来欧洲人将美洲大部分居民统一称为印第安人。美洲人的基因主要是以Q系为主。

世界基因(Y染色体)分布一览图

世界基因分布(母系)

人类基因分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