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有人撒了欢地玩耍放松;有人依旧在加班忙碌,在出差奔波,在熬夜工作,在学习提升 ...
我曾经说过,要想明天比今天过得好,昨天和今天就必须努力。
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天赋异禀,成功都需要持续有效的努力,我欣赏努力,也提倡勤奋,但更担心大家误入‘努力的陷阱’,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什么叫‘努力的陷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无奈和迷茫:总是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工作和付出,但工资不涨,职位不升,在公司里平庸到尘埃里;你买了很多书,也花钱报了班,但仍看不到回报,提升也是微乎其微 ...
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很勤奋了,但至今仍一事无成,甚至是一无所有,前途迷茫。
不是努力没有用,而是你的努力没有用,因为你掉进了‘努力的陷阱’里。
01努力,从来不代表能力
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没有目标的努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是在作秀。
很多人表面上很勤奋,但实际上却是用忙碌来回避真正的问题,用看上去很努力的姿态来掩饰自己的懒惰。
哈叔的读者自发地建了一个群,一个几十人的小群,每天坚持打卡,我觉得这样的共勉氛围挺好。
但同时我也有深深地担忧,大家是否真得如此自律,还是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自律。
早上五六点钟就有人在群里打卡,但我不知道是否真得已经离开被窝,去健身,去看书学习,或者给自己做一份早餐。
也有可能只是在群里打卡,然后继续蒙头大睡,或者起来之后什么也没做,不知道干什么。
难道说八点钟起床的人,就没有五六点起床的人来得勤奋吗?
并不是这样的,打卡是一个行为,一个开始,而不是作秀和模仿,别人早起,你也跟着早起,真正的努力是看你做了什么,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光喊口号没有用,结果和效率,才是最重要的。
认识一家公司的高管,他曾经问我,你觉得给员工涨工资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回答是:忠诚,努力,价值。
他笑着说,我只看价值,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忠诚,我们每年花费精力和财力去给员工培训,但仍有人离开,因为当一个人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以后,都希望往更高更远的地方去施展,这是人性。
而努力,在我看来是一种很难得的态度,说明这位员工的品质不错,但努力从来不代表能力,任何一家公司也不会为你的努力买单,能让公司为你买单的只有价值。
如果你能为公司每个月创造十万的利润,我给你两万都不会觉得多,但如果你只是每天过来打卡上班,这做不好那做不好,即使天天加班到深夜,我也不会给你多涨一分钱,因为你没这个价值。
努力从来不代表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直觉得自己很努力,但收不到正面回报的主要原因。
而更现实的是,越是工作做不好的人,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用努力来为自己辩解。
我都已经这么努力了,你还要我怎样?
这世界太不公平,我如此努力,还是一事无成!
... ...
在抱怨和感到委屈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让自己的努力更加高效呢?
02拒绝低质量的勤奋
很多时候,比不努力更可怕的,往往是低效努力,甚至是无效努力,用错了力,方向不对,后果很严重。
一个人如果想要努力地真正有价值,能收到正面的反馈,那么至少要有这三种思维。
1. 懂得及时止损
如果一条鳄鱼咬住了你的脚,你会怎么办呢?
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鳄鱼效应”:一条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这个时候你用手试图将脚从鳄鱼的嘴里拉出来,结果很可能是,你的手也会被鳄鱼咬住。
所以,最明智的选择是放弃被咬住的脚,不然你会失去更多,后果更可怕。
这个所谓的“鳄鱼效应”,其实讲的就是:及时止损。
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对的,该放弃的时候,该回头的时候,还是要果断一点。
我曾在文章里讲过一个朋友他姐姐的故事。
因为误入网络赌博,结果输了30多万,还欠下了20万的债务,最后家里的亲戚们出手相助,每家拿一点,帮她将这个坑填上了。
朋友的这个姐姐月薪四五千,捅了这么大篓子,自己越想越后悔,心有不甘的她,又在网上贷了30万,希望可以扳回一局,将之前输的钱再赢回来。
但悲剧的是,贷款贷来的30万很快又全部搭进去了,还有高昂的利息等着她。
最终,丈夫愤然离婚,亲戚远离,父母卖掉了养老的房子给她抵债,一家人搬到狭小的出租屋里生活。
人生中的很多不幸,往往就是因为不懂及时止损造成的。
在一段感情里,如果你想挽回的人是一个浪子,对你已经不再有兴趣和感情了,那么你越努力,受到的伤害就会越大。
一份工作,如果你不擅长,或者所在的行业已经在苟延残喘了,那么你的努力,往往也会打水漂。
易中天先生说,人生如果错了方向,停下来就是进步。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皆是如此,埋头努力是重要,但看路和适时调整方向更重要。
2. 懂得顺势而为
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个道理,放到很多的场景里,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往往是不够准确的。
一个在报社工作的朋友,他就有很深的体会。
随着网络的普及,纸媒日衰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早在好几年前,他周围的不少同事就开始纷纷离职,去试水新媒体,有些人即使没有离职,也在偷偷搞副业。
而他当时寻思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新媒体虽然是趋势,但终究不会掀起多大的浪花。
但结果却是啪啪打脸,他们报社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每个人的指标越来越重,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反观那些早早离开的人,如今大多混得都不赖,至少看起来是这样。
我这朋友确实是挺后悔的,去年也跳出来了,但愕然发现,现在进入好像又迟了。
用他自己反思后的话说:顺势而为,是一个人最应该具有的才华。
“顺势而为”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不管什么时候,这都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
就好像我们骑着车上下坡,上坡的时候,你会感到特别地费力,而下坡的时候,则会很轻松。
这个就是“势”的力量,顺着来,你就会省心省力。
我经常讲,很多时候,妥协和低头并不丢人,真正聪明的人,就应该有低头的智慧。
就比如我自己,虽然是理工科毕业,但我发现自己在文字方面更具有天赋,更擅长,所以我毅然选择了跨界。
而我希望所有人都能认清一个现实:很多人和事,真不是你所能改变和决定的,你能做的,往往就是适应和跟上脚步。
人生往往只有先顺势而为,然后才能借势发挥。
3. 懂得复盘
很多人会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但同时又很惆怅,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总是低效,甚至于扯了后腿,错失很多。
原因往往就在于,只顾着努力,却不懂得复盘,不去思考,这也是为什么不少人工作五六年,甚至是十来年,却一直没有突破和长进的原因。
什么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不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跟头,看到别人在前面摔了跟头,走到那里时知道多加小心,多看看,避免自己也摔跟头,这样的人才是聪明人。
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想要努力地高效且有价值,就需要具备复盘的能力。
而上面所讲的及时止损也好,顺势而为也罢,都是建立在你懂得复盘的基础之上。
杨澜曾在书里分享过关于自己成长的一个故事。
她说,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我问他,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
后来,杨澜有机会再次采访基辛格博士,她总结说,那时候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
采访只有27分钟,杨澜把团队搜集来的资料全都看了,从基辛格博士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还有七本书,很厚的一摞,全部看完了。
那次采访做完后广受好评,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包括受访者本人都说杨澜提问的问题很好。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往往都是复盘的好手,不仅复自己的盘,还复别人的盘,将经历、阅历转为实实在在的能力。
而如果能做到这点,人生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就会变得高效。
努力是有意义的,但也是有前提的,你得更聪明一点,而这往往也决定着你的人生走向,是成是败,皆在于此!
醒醒吧,是时候反思和做出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