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我又生了一个女儿
“55号,女儿”,主任医师简短的一句话,我的心被揪了一下,心情如同手术室那冷冰冰的白墙,顿时没了颜色。
看来又让婆婆失望了,白白等了十个月,想要男孩的希望再次破灭了。
人还没出手术室,心都飞回家里了。回想起入院前婆婆那殷勤的伺候、急切的眼神、低声的祷告、满怀的期待……
我都无法猜测:如果此刻她知道自己终究没等来孙子,会不会崩溃到放声痛哭?
听到医生的通报,手术室外的老公皱了一下眉,面部没什么表情,并没有第一时间跟在家里等信儿的婆婆汇报。
叹了口气,手伸入裤兜拿出了手机。突然铃声响,接起电话,回了一句,“生了,女儿。”就被电话那头挂断了,当场愣住了。
这是一个月后,老妈跟我讲的,当时的情形就是那个样子。估计电话那头的婆婆已经绝望透顶了吧,果然跟我想象得差不多。
之前老妈不敢跟我讲,是怕我伤心,看我已经出了月子,心态好点了才敢告诉我。
不难想象,尽管老公嘴上说生男生女无所谓,心里还是希望有个儿子满足婆婆的心愿的。
虽然我并没有刺探出他的真实想法,显然也是有些失望的。婆婆就别提了,接受大宝用了一个月,这次一年都没走出来。
前三个月
婆婆都没怎么看二宝一眼
前三个月,婆婆每天就是带着大宝出去遛弯儿,二宝是如同空气一般的存在。
老妈在我出了月子就必须回去了,带二宝也就成了我的产假期间的主要任务。
我把老妈临行的叮嘱记在了心里:少跟她一般见识,别气得没奶了。
我也笃定了一个想法:管你爱理不理,反正二宝是我自己生的,我自己带!话虽那么说,气确实受了不少。
二宝湿疹严重,满月照都没拍成,婆婆就一旁说风凉话,“姐姐小时候就没出过湿疹,这不知道是怎么弄的。”
二宝能吃能拉,一天换八九个尿不湿,婆婆也忍不住叨叨,“丑人能作怪,真费钱。”
时不时外出回来,还说东家长西家短,“谁家生了个二女儿,婆婆都直接走人了。(我没回老家就算不错了!) ”
“谁家生个儿子,婆婆高兴得赶紧来带孙子(你这生个二女儿,让我怎么带?)”
……
闲言碎语听多了,我除了难过地看着二宝,暗自垂泪伤心,连话都懒得说了。随他去吧,我又封不住她的嘴。我只要看着孩子健康成长就足够了。
都说有两个女儿的家庭最幸福,未来还等着我享福呢!权且这么自我安慰吧。
不料二宝很争气,满满的求生欲。原本出生时特别丑,竟然越长越白净可爱了。平时带出去溜达,都是乖乖地睁大双眼,新奇地看着周遭,很少让抱。
百天之内,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不是饿着一声不哭,简直就是天使宝宝一枚。小区里的宝妈们都赞不绝口,这样的孩子就是来报恩的。婆婆听着,应和着笑笑,并不多说什么。
转眼间,二宝快一周岁,到了学步期。婆婆脚骨折,行动不便,无法扶持,她竟然自己扶着墙,从一个卧室走到了另一个卧室,后来干脆放开墙,就学会独立走路了。
这直接刷新了婆婆的认知,她逢人就宣扬:我们二宝都是自己学会走路的,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孩子太有能耐了!也就是那个时候,二宝神奇地扭转了婆婆对她的态度。
更神奇的是,面对奶奶的不待见,二宝仿佛具有天生的免疫力,反而对奶奶特别亲热。
听到大家要出门,二宝赶紧给奶奶取鞋子,还张罗着自己穿衣服,不让奶奶费事。看奶奶搬桌子,她马上忙不迭“我来~我来~”搬来了小凳子,还让奶奶坐,给奶奶捶背。
俨然一个什么都能自理的“多面手”,让奶奶直接暖到心窝里:这小不点儿,咋那么有眼色呢?!
看着奶奶换身衣服,立即拍马屁:“奶奶真好看!”看奶奶领着姐姐,马上撒娇,“妹妹要抱抱~”只要一抱起来,马上小胳膊搂着奶奶脖子,来一句“奶奶好亲呀!”
婆婆就再也不舍得放下了,直言“比当年抱大宝都有当奶奶的感觉。”这小家伙,嘴咋那么甜?!
如果说,在二宝刚出生时,婆婆还想着追个三胎的孙子,现在她是完全放弃了那个想法。为什么?
—养育两个孩子太累!
难道不想要孙子了么?
—还是小姑娘贴心,儿子都不如孙女亲。
其实,真正让我发现二宝在婆婆心中地位的是一件小事。
那还是二宝14个月的时候。婆婆清明节回老家祭祖,打算多待几天跟老家亲戚叙旧。第二天晚上打电话的时候,她一如往常地问,“二宝干吗呢?”我迟疑了一下,说“没啥。”
不巧二宝咳嗽了一声。谁也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婆婆就赶了最早的一班高铁回家,说是惦记着二宝,一晚上怎么也睡不着。
瞧瞧,这转变!
其实,我是有点理解婆婆的
当最初的不快散去后,再回想当初婆婆重男轻女的想法,个中缘由我倒也能理解几分:婆婆来自浙江青田,有名的侨乡。
早些年当地人要是出国打工,除了想赚钱当老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生个儿子。一旦有了儿子就如吃了定心丸,有没有女儿都无所谓。所以很多独生子女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儿子。
老公本就是独生子,被公婆引以为傲了三十年,结果却生了俩丫头片子,断了香火,没法续家谱,婆婆尴尬得无以复加。
说起家谱,就更是婆婆的心头痛。当地人宗族观念根深蒂固,女儿入不了族谱。也就是说像我们现在的情况,想要延续“郑氏”一脉(老公姓郑),除非未来的女婿同意自己的孩子姓郑,才有可能入族谱。
比起北方人生女儿无负担的现实,青田那边生女儿就是赔钱货。好不容易养大,还得一大笔嫁妆陪嫁,这对于精明重利的婆婆来说,简直就是赔本买卖。
虽说没有皇位要继承、没有亿万家产要接盘,可是眼睁睁看着房产流入外人田,婆婆真是心有不甘无力回天啊。
婆婆怎么想,我虽能理解一二,却无法改变,现在看来也无需改变了。因为在无数个深夜里,我总会看着梦中两个如天使般可爱的女儿,心里默默感激:
正是你们,让我真正感受到,即使是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重男轻女的风气民俗,在爱与亲情面前,都永远不堪一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