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百岁老党员、新四军老兵张鹤田已与老家淮阴亲人失联了24年,在银川、淮安两地携手推动下,在百岁生日之际,老人与家乡亲人取得了联络并准备回乡探亲。
11月4日清晨6点半左右,随着鸣笛声由远而近,k566次列车缓缓驶入了淮安站,经过32年的等待,百岁老人张鹤田终于再次踏上故土,即将见到自己的亲人。经过1500多公里的路途,老人的心愿即将达成,而出发时的一幕又再一次浮现在记者眼前。
什么时候走呢?
别着急,还有两个小时才出发,要不你先眯会儿。
不眯了,咋走呢?别耽误时间,早点走好。
咱们叫个车走,很快的,十分钟就到了。
10月31日,是百岁老党员张鹤田返乡探亲的日子,晚上11点半火车才发车,老人儿子张立众打算晚上10点出门,但晚上8点左右老人就开始急切地询问。
故土难离,故人难弃,找到亲人,回老家看看是张鹤田老人晚年最大的心愿。
1956年,已经在北京结婚生子的张鹤田,毅然放弃了北京的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举家迁往银川支援宁夏建设,一晃60多年过去了,对于老家淮安,老人表示当年并没有考虑太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先给国家做点事,老家,退休以后什么时候回去都可以。”
但令老人没想到的是,时过境迁之后自己最终还是与家乡亲人失去了联系,这次找到亲人后,儿子张立众综合考虑了老人的身体状况,随即打算带老人回老家看看。
“宁夏的气候和淮安的气候差不多,因为已经找到亲人了,老人也比较急切,如果拖到明年开春去的话,到了梅雨季节,对老人影响就很大了,最主要就是考虑老人的身体。”张立众说。
最终,儿子张立众选择带老人乘火车返乡探亲。
银川、淮安两地足有1500多公里,路途遥远,害怕老人身体吃不消,一家人特意在山西太原休整了两天,11月3日重新踏上了回家的征途。
坐上火车,下一站就是故乡淮安,老人眼里满是光亮,心里满是希望,不停地凑着身子望向窗外。“原先老家穷,吃不饱,住的是土坯房,现在应该好很多了。”对于故乡的过去,老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穷。“回去后看看家乡的变化,让我的儿子认认门,和老家亲戚多走动走动,这是我回家最大的心愿。”老人说。
老人乘坐的火车预定时间11月4日凌晨6点半左右到淮安,而在火车的另一头,6点钟天刚擦亮,老人的外甥孙李喜太等人早早在火车站等待,“1987年舅爷爷回家的时候见他才60多岁,那时候家里穷,连一顿好饭都供不起,这次他就要回来了,我心里确实很高兴,几十年没见了,欢迎他回家,带他看看老家的变化,”李喜太等待着即将到站的火车激动地说。
在焦急的等待中,火车终于抵达了淮安站,为欢迎老人的到来,淮安火车站第一时间开启了绿色通道,淮安市淮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安排了接站并组织两家人见面。
刚一见面,张鹤田老人的外甥孙李喜太就紧紧抱住了老人,“舅爷爷,舅爷爷,你回来了啊,欢迎你回来!”李喜太激动地拉着老人的手说。
多年的分别,让老人一时没认出李喜太来,在儿子张立众的引导下老人才反应过来。这个饱经沧桑的百岁老人瞬间红了眼眶,哽咽地说道,“喜太呀,咱们这么多年一直没见了,都不认识你了。跟我儿子熟悉熟悉,你们也多走动走动。”老人向在场的晚辈们不停安顿着。
据了解,张鹤田老人与老家亲人失联至今已有24个年头。今年国庆前夕,银川市委主要领导带队慰问期间,了解到这一情况,随后西夏区委组织部第一时间向淮阴区委组织部发去了《关于协助寻找百岁老党员张鹤田同志的函》,淮阴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进行了协助查找并找到了老人的外甥孙李喜太等人,在两地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老人张鹤田终于盼到了亲人团聚,圆了多年的寻亲梦。
此外,淮安市淮阴区相关部门也为老人此次回家之旅做了统筹安排,在两家人见面之后将邀请老人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并对老人的住宿、餐饮、医疗服务、车辆保障做了周密的安排。
乡音未改 故土难离
无论离家多远
都阻挡不了人们回家的心愿
感谢所有帮助张鹤田老人寻亲的人
也祝福老人身体健康!
【记者:张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