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随着汕头西区成为各家媒体和网友关注讨论的热点话题,东区、西区也总是三不五时地被拉出来比较。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东区,也不说西区。
我们来聊聊北区。
追究起北区的“崛起”,应该是自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当年11月正式实施后。自此,汕头市民就习惯性地把原汕头市区汕樟路以西区域统称为“老城区”;把汕樟路以东片区,统称为“新城区”,而其中以广厦新城区域为主的北区,占地上百公顷,集生活、商业、服务于一体。
可以说,广厦片区是汕头人民最熟悉的北区代名词。
回看广厦片区的起源和发展,从早期的居民自建房,逐步向商品房、福利房混合模式转变的历程中,我们发现,房地产在推进广厦新城的发展上功不可没。
广厦起源
90年代初 汕头第三个大型住宅区
汕头自1984年开始,以“三三四”(1987年改为“二二六”)补贴出售的方式,解决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的居住问题,先后建设了飞厦、东厦、广厦新城等大型住宅小区。
1994年,第三个大型住宅区——“广厦新城”开始动工,报春、荷花、葵花、红荔、樱花、天竺、杜鹃、木兰、翠云、春兰、桂花等11个园逐步出现。
这些由政府主导建设的小区以中小户型为主,主要是马赛克外墙装饰的8层高的多层住宅。小区设有围合管理,沿街商铺林立,但基本没有绿化及其他配套。
这个时期的广厦片区还处于道路泥泞坑洼,生活、商业配套基本欠缺的阶段。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居民对衣食住行方面的配套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人口拉动消费,促进城市发展,广厦片区也在时代发展的推动中,悄然蜕变……
广厦发展
千禧年 进入花园式小区开发历程
步入2000年,第一批开发商:龙光、中信、隆泰等开发商借助“三旧”改造的契机,先后在这里开发楼盘。伴随着金禧花园、嘉顿小镇、东厦花园、天华美地等住宅小区的开发,广厦的人居品质逐步提升。
园林景观、泳池会所、幼儿园、学校以及品牌物业管理等配套的丰富,也标志着这个时期的广厦已经结束了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局面,进入了高层住宅(电梯房)时代。
品牌开发商花园式小区的开发阶段,引进了更多高素质人口,也极大地完善了区域教育、生活、商业、休闲方面的配套。
这个时期的广厦片区,随着东厦幼儿园、桂花小学、聿怀初级中学、金禧中学、金墩市场、广厦市场等等配套的逐步落地,广厦新城已然是一个集生活、商业、服务于一身的核心新城。但相较于汕头城区其他中心区域,这里商业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商圈,只有像大众购物和合意超市这种小型社区超市来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
广厦提升
2015年 开创全新商业格局
2015年,卜蜂中心的正式开业,打破了广厦新城传统商业街局面,奠定区域首个综合体地位,开创了北区全新的商业格局,也让广厦片区真正成为一个“衣食住行”一体无忧的生活片区。自此,以卜蜂中心为核心的广厦新城商圈成为了带动北区经济发展的那一股风。
商业配套完善了,人流也具备,嗅觉敏锐的开发商必定也会全力跟进。
2016年,由本地品牌房企、汕头旧改大户联泰地产打造的汇悦春天,总占地约200亩,以“城北核心 66万㎡都会生活新地标”亮相汕头北区,这也是联泰地产在北区的首作,倾其之力赋予汇悦春天北区第一大盘的品质感。在新盘稀缺的北区,汇悦春天的出现瞬间就引爆了周边有刚需、改善需求居民的热情,展厅一度热闹非凡。
广厦未来
商业、休闲等配套不断加码
随着片区内房地产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厦片区,甚至是北区的生活配套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商业、休闲、教育等配套不断加码。
另外,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推进,腹地广阔的北区还有更多土地亟待更新。根据市住建局先前发布的《汕头市住房发展规划(2018—2022年)》,到2022年,汕头将有序推动老旧小区更新,北区的住房供应也会明显增多。
集生活、商业、服务于一身的广厦街道,作为北区目前配套设施最为成熟的片区,在2022年或许能成为北区的核心城区,吸引更多地产商入驻,从而带动周边其他片区经济发展。
来源:凤凰网房产汕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