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家有两个孩子,大宝5岁,小宝3岁,都是特别调皮的时候,但是他们家从来没有孩子吵闹,鸡飞狗跳的事情发生,两个孩子都特别乖,尤其是大宝,乖巧听话,简直不像是5岁的孩子。
记得每次周末去公园玩耍的时候,我们总会带很多的玩具一起玩,大多小朋友都会玩自己的玩具,如果喜欢别人的,可以经过别人的同意以后再进行交换,当然,常常因为不愿意交换而吵闹,但是邻居家却从来没有这种事儿,他们家的两个孩子,总会毫不犹豫的跟别人交换,即使碰到不喜欢的,也会皱着眉头看看妈妈,然后赶紧给小朋友。对比自家小霸王,总感觉他们家孩子可怜兮兮的,特别的心酸,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好型”性格吧。
01什么是讨好型性格?
讨好性格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没有自信,太在乎他人,常常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抬高别人,贬低自己,甚至是为了取悦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就像美国家庭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在《萨提亚转化式家庭治疗》一书中说的,讨好是一种求生存的应对姿态,在压力情境下,一个人忽视自己的感受,认为他人和情境都比自己更重要,尽力取悦一切人和事,就是不在乎自己。
记得之前看过的《芳华》,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当属“活雷锋”刘峰,他乐于助人、质朴善良,片子中帮大家托包裹,吃碎掉的饺子皮,帮忙追猪,帮炊事班班长打沙发,把进修名额让给别人,在负伤之后全然不顾自己的伤势坚持守护战友的尸体等等。这些在我来看,也属于讨好型性格的一种,为了取悦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02讨好型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1.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想要讨好父母,讨好别人,大多是没有安全感导致的。在孩子0-3岁的时候,是安全感的生成时期,此阶段对安全感的需求特别大,尤其希望有父母的陪伴,如果此时父母没有陪在身边,甚至是父母给不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比如有了二胎,然后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二宝身上,没有时间精力去很好的陪伴大宝,也会导致大宝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他们会变得特别敏感,自卑,会刻意的去讨好别人,这里的别人包括父母,包括身边的同学朋友,就为了去融入他们的生活,让自己有点安全感。
2.父母的控制欲太强
一般来说,讨好型性格的形成,都是因为父母的控制欲太强烈。
如果父母太强势,总想着控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生活,而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高兴,甚至只为了一个赞赏的眼神,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与意愿,去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活的没有自我。说白了,就是在父母不当的教育下,孩子没有自信,时间久了,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失去自我,贬低自我价值,产生自卑心理。
3.父母也是讨好型性格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身教最为贵,行知不可分”。
无声的身教往往胜过有声的言教,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优秀品质的养成,都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分不开。如果父母也是讨好型性格的话,那么孩子很容易被其影响,也变成讨好型性格。
“别那么不懂事儿,让别人看笑话”“别去比人家玩,净给人添麻烦”“要懂得分享,不要太自私”…讨好型性格的父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非常低,会不由自主的牺牲自己孩子的需求,去满足别人孩子的需求,照顾别人孩子父母的情绪,这些行为都在伤害孩子,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形成讨好型性格。
03讨好型性格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讨好型性格的孩子,如果得不到改善,他们的生活会特别累。
他们对别人的情绪特别敏感,别人有一点不悦都会及时捕捉到,总以为是自己的错;他们会抬高别人,贬低自己,没有自信,总以为自己一无是处;他们不懂得拒绝别人,再不情愿,也会把别人的事儿揽到身上,吃力不讨好;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明明很喜欢,却别人的喜欢而退让;他们没有原则,为了讨好别人,在生活中没有原则,任由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最后再这种压力下,他们会成为这三种人:
1.虚伪、心口不一:讨好型性格的孩子,他们表面上处处为别人着想,实际上却十分的,处处的自私自利,外在的好人形象,成为一种表演与扮演,俗称会做人。
2.中国式“老好人”:就像很多讨好型性格的大人一样,把别人的话看的特别重,生活中为了成全他人处处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切围绕着他人的需求转,一切看他人的眼色行事,特别的委屈自己,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活的特别憋屈。
3.极端的“老好人”:属于中国式“老好人”的升级版,他们不敢做自己,每天都唯唯诺诺,害怕与别人发生冲突,所有的行为都以取悦别人为主。同时他们的内心冲突也非常大,整个人会特别的压抑,经常烦躁不安,夜不成寐,可能会出现不良的精神状况。
04如何预防孩子形成讨好型性格?
1.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
孩子讨好别人的第一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安全感,他们缺乏关心与爱护,希望通过讨好得到大家的任何。有数据显示,讨好型性格的人,他们大多在幼年的时候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赞赏与关爱,才会感觉自己是安全的,不会被抛弃的。
所以说,想要孩子不形成讨好型性格,父母必须无条件的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系与爱护,让他们有安全感才行。尤其是0-3岁的孩子,这个阶段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父母在忙也要陪伴孩子,无条件的给予孩子关爱,有些父母因为工作问题,离得孩子比较远,也没关系,现在科技发达,可以手机视频聊天,每天都聊几分钟,关心孩子的日常生活,告诉他们“爸爸妈妈爱你”,让她们感觉到安全。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如果孩子懂得谦让,能够跟小朋友分享玩具,见了邻居有礼貌,他们就会被贴上“善良”、“听话”、“懂事”的标签;如果孩子不愿意把玩具分享,见了不熟悉的人不愿意吱声,他们又会被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这些标签常常逼迫他们不得不去枉顾自己的意愿,损伤自己的利益,然后去迎合别人,讨好别人。
其实孩子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儿,作为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明辨是非,但是不能枉顾孩子的意愿,一切按照父母的意愿进行,还当多尊重孩子才行。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子不教父之过,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有一方是讨好型的人格,孩子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不是特别强势,就是形成讨好型人格。所以说,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养成良好的性格,作为家长,还得以身作则,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更自信,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认错,自怨自艾。
4. 给孩子建立完整的世界观
父母还要给孩子建议完整的世界观,告诉孩子“你不是人民币,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只要自己做的对,走的正,不需要太在意外人的看法,尤其是那些不熟悉,不了解的人的看法。还要告诉孩子,一味的顺从并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但是当自己足够优秀的时候,即使不顺从,也会有很多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你认可你的。
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儿,不可能所有的事儿都让大家满意,所以不需要太无私,可以适当的自私一点,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分享的可以不分享,但是也不能抢夺别人的;不是自己的事儿,不愿意做的可以不做,不需要委屈自己迎合别人,一定要学会拒绝。
最后,孩子的成长应是快乐的、纯粹的、幸福的,他们要有自己的情绪,高兴的时候笑,难过的时候哭,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不愿意的时候可以拒绝,他们不需要从小就去讨好别人,失去遵从自己的勇气,他们应该活的更自信,更阳光!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儿,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育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