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小丑”霍顿,孙杨:我太强了,所以大家都不喜欢我

2019-07-23     新民周刊

文 | 青不睐

7月21日晚,韩国光州南部大学游泳馆,游泳世锦赛男子自由泳400米决赛一触即发。场内气氛也达到了本届游泳世锦赛开幕后的顶峰。随处可见的五星红旗与为孙杨加油打气的红色条幅,预示这里即将成为“泳者”孙杨的主场。

起先50米,孙杨仅仅排名决赛8人中的第5;100米时,追到第3;转瞬间,在250米时,已领先第2名整整一个身位。“最后一个转身,孙杨依旧领先!加腿!冲刺!孙杨赢了!”伴随着最后标志性的冲刺与全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在飞溅的浪花间,孙杨又拿到一场典型的“孙杨式”胜利。作为中国泳坛第一人,孙杨实现世锦赛该项目上的四连冠。



01

英雄 vs.“小丑”

有孙杨夺冠的地方,就不缺赛后的小插曲。这边孙杨在泳池边挥舞双臂,仰天呐喊,并用手比着数字“四”,告诉世人自己四连冠的傲人战绩。那边,也有“小丑”霍顿拿到亚军后不甘寂寞,在颁奖典礼上欲找孙杨“碰瓷”:整个颁奖过程他始终拒绝站上领奖台合影,甚至煽动旁边获得季军的意大利选手也不要上台。

结果呢?孙杨在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小伎俩”进行了霸气回应:“颁奖是非常神圣的,你有千万个不愿意,但你站上领奖台的时候,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你必须尊重中国。”此外,国际泳联随后也发出声明,警告了霍顿和澳大利亚泳协。“国际泳联今日在光州举行会议,分析和讨论了男子400自颁奖仪式上的相关情况,决定向澳大利亚泳协和运动员马克·霍顿发出警告信。”声明指出,虽然国际泳联尊重言论和行为自由的原则,但必须是在正确环境下进行。霍顿此举,倒是完美诠释“出力不讨好”,毫无竞技精神可言。



事实上,霍顿与孙杨的梁子早已结下。2016年里约奥运会,霍顿曾公然称孙杨为“drug cheat”,即“嗑药骗子”,这主要指涉当年孙杨因违禁药物被禁赛三个月。然而孙杨当时已经用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服用曲美他嗪是为了治疗疾病,而非提高运动表现。现在看来,喜欢在场外搞“小动作”的霍顿,当时就试图以此干扰孙杨的心态。

如果说3年前里约奥运会,场外口出狂言的霍顿尚能在400米决赛中险胜孙杨,那么此后两人每逢泳池相遇,孙杨再也没让人失望,实力与成绩就是他对于霍顿一次又一次最有力的回击。

02

天赋与争议并存

今年7月初,日本朝日电视台曾播出一条关于孙杨的纪录片,其中将孙杨称作“中国14亿人的英雄”。片中对孙杨为游泳而生的天赋进行了刻画。原来,孙杨最早被当作运动员发掘的原因正是长得高。

1991年,身高1米88的孙全红与身高1米73的杨明在杭州迎来了他们的孩子。除了结合各自姓氏给孩子取名,二人作为排球运动员拥有的出众身高也遗传到孙杨身上。5岁时,小孙杨就已经比身边同龄人高出一截。而随着年纪增长,成年后的他更是直接蹿升到1米98。启蒙教练朱颖曾如此评价孙杨的运动天赋:“孙杨天生骨架子大,耐力好,肌肉很不错,永远比同龄的孩子高出至少一个头,可以说是罕见的游泳奇才。”此外,长期带领孙杨在澳大利亚训练的丹尼斯教练也指出,“孙杨的划水幅度超过了3米,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拥有出众天赋的孙杨,年纪轻轻便凭借惊人实力让全世界记住了这个身材高挑又健硕的小伙子。2011年上海世锦赛,20岁的孙杨在1500米决赛中夺冠,并打破了尘封十年之久的世界纪录。此后,孙杨一发不可收。2012 年,在伦敦奥运会上,孙杨刷新了自己一年前的 1500 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并夺冠,又获得400米自由泳金牌。目前,孙杨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得奥运游泳金牌的中国男选手。

7月21日的400米决赛冠军,不仅是孙杨在该项目上的四连冠,更标志他已成为世锦赛的“十冠王”。从成绩上来看,这些年来孙杨已经拿奖拿到手软。在巅峰状态保持这么久,孙杨也是中国游泳运动员中绝无仅有的。放眼整个中国泳坛,他是举世无双的天才。很多不怎么观看体育赛事的人直言,孙杨是他们关注中国游泳最大的动力。



除了天赋与成绩出众,孙杨还是中国运动员中少有的自带话题者。这些年来,围绕着他的争议从未停歇。

2013年11月,孙杨因无证驾驶,成为中国第一个因遭遇行政拘留处罚的现役奥运冠军。随即,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队,分别对孙杨予以停赛、停训、暂停一切商业活动的处罚。后来孙杨在访谈中表示,“一下从达到人生巅峰的高度跌落下来,确实感受到了巨大心理落差”。



紧接着,2014年5月,恢复训练不过3个月的孙杨又与合作长达11年的教练朱志根分手。对此,孙杨觉得随着自己逐渐长大,希望与教练平等沟通,而不是一直延续小时候那种严厉的管教方式。半年后,正在昆明集训的孙杨又被曝出在5月份全国游泳冠军赛中尿检呈阳性,最终被禁赛三个月。虽然很快孙杨便自证清白,但这件事着实让孙杨一度消沉下去。“他接到电话,接着接着就哭起来,后来便是不吃饭不睡觉不训练,达到‘三不’状态。”据孙杨的体能教练李春雷回忆,当时孙杨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一晚上,也不开灯。

虽然孙杨常常以泳池里阳光的大男孩形象示人,但他的确不像以往那些冠军们沉默寡言或一直低调。不安分的性格,敢于表达的勇气,曾带给他困扰,也赋予了他独特的话题性。

03

漫长又艰苦的每一天

“漫长而艰苦的一天过去了。上午800米预赛,晚上200米决赛……只有我疼痛并僵硬的双臂知道我这一天又经历了什么。”2年前的世锦赛上,孙杨在200米决赛夺冠后曾如此形容他的比赛状态。正是这“漫长又艰苦”的每一天,才是支撑孙杨兑现天赋,拥有如此之多成就的不二秘诀。同样,在本届世锦赛400米夺冠后,孙杨谈到平日训练时,眼里再次泛起泪光。“我之前的训练不错,但确实太累了。我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很光鲜,但大家没看到每名运动员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作为老队员,坚持下来就是胜利。无论今晚结果如何,我都为自己而骄傲。”

当年屡次受到禁赛处罚的孙杨,为了重返赛场,重回巅峰,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2014年我们第一次见面,他看上去就不像运动员了,脸一看就是虚胖,身上肌肉线条几乎没有。深蹲打分是1分,肩部0分,整个体测14分是及格,他只有8分。”这是李春雷首次见到孙杨时的评价。

“如果一个游泳运动员40天没下水,就相当于他4年没训练。我当时拍广告,会利用休息时间在水里来回游。一切都是为了保持水感。”一直泡在水里,日复一日超过两万米的训练量,让孙杨手上的指纹都在泳池中逐渐消失。“现在很多手机都有指纹功能,我的手就没法用。现在每次出国需要办签证的时候,很多国家要按指纹,我的手每次去按,都让签证官特别烦恼,这个手指不行,那个手指也不行。”孙杨曾在采访中表示。而在2015年刚从生涯低谷回归人们视线时,孙杨在国家队训练时经常带着一本书——《我是刘翔》,这是“飞人”刘翔的自传。



“我七岁开始游泳,平均每天三千米;十二岁做了运动员,平均每天一万三千米;到现在作为运动员,已经五千多天了。地球一圈四万公里,这样算来,我绕着地球游了一圈多了。”纪录片《泳者孙杨》的尾声,已经游过地球一圈的孙杨,又一头扎进了他最熟悉的泳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fNMHmwBmyVoG_1ZI5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