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听月诗赏析

2019-11-19     语文梦工厂

听月诗

听月楼头接太清

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呀冰轮转

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

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

吹落嫦娥笑语声

  古人赏月,也叫玩月。月有形,是用来观赏的,犹如把玩珍藏的字画古董。玩月,不参夹一丝一毫的玩弄之意。然而明月不是古玩,书生只能望月;月有神,书生能够对月。我是能够听到月儿的私语的。听月,是心灵的交融,听月,是别样的情怀。

  其实,书生并非听月第一人,只是听月的情趣不同。很早以前,就听说有一首《听月诗》,还伴着一段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晋江有个才女叫邱应仪,她的丈夫黄志清在翰林院任编修,很有名气。有个富翁新落成一座高楼,请黄志清题写匾名。黄志清据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句“小楼一夜听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拟取名“听雨楼”。当众挥毫时,不慎误写成“听月楼”。一秀才打趣道:“自古只有玩月、赏月、踏月之说,何来听月之章?”黄志清大窘,正想重写,其妻邱应仪过来解围道:“听月楼,取名最佳。‘听月’二字妙绝,何须重写。”众人闻言茫然。邱应仪笑吟吟道:“古人有《听月诗》可以为证:‘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众人一听,大惊失声,齐声称赞《听月诗》果然绝妙。

  那么,邱应仪所说的写《听月诗》的“古人”是谁呢?网上搜寻,大多标注是“汉魏诗”,也有归于辛弃疾名下的,也有归于冷应澄名下的。此诗用语朴素清新,大有汉魏民歌之风,可是我们知道,汉魏时代,七言诗很不成熟,此诗却是唐朝才兴起的很成熟的七言律诗,由此可知所谓汉魏诗,实属想当然尔。至于辛弃疾,觉得诗风不同,再者,辛为大诗人,诗词流传甚广,黄翰林不至于没读过。再看冷应澄,他的诗书生读的不多,觉得冷先生用词雅正,与此诗风格完全不同。细细品味,书生觉得,此诗更像才女之作。为了丈夫颜面,邱应仪托辞古人之作,也是常情。

  再查资料,发现确实有座听月楼。

  《闽南侨乡风情录》记载,福建晋江安海有一处古典园林,名“尺远斋”,为明代万历年间翰林院编修黄志清私宅。咫尺为近,而名“尺远”,以近致远,立意不俗。黄志清娶泉州城内名门闺秀邱应仪为妻。邱氏熟读诗书,颇富文采。婚后黄志清在尺远斋内为邱氏建一闺房,竣工之日,恰逢中秋,黄志清命笔为小楼题写楼匾“赏月楼”,一时笔误,竟写成了“听月楼”。黄志清准备重写,邱氏说:“听月妙哉,何必再写!” 黄志清反问:“月焉能听?” 邱氏笑指窗前明月:“请君侧耳细听。” 随即吟成《听月诗》一诗:“夜静楼高接太清,倚栏听得十分明。磨空𫐐𫐄冰轮转,捣药铿锵玉杵鸣。曲唱霓裳音细细,斧侵丹桂韵丁丁。忽然一阵天风鼓,吹下嫦娥笑语声。”黄志清极赞夫人才思敏捷,命工匠镌刻“听月楼”匾,并将《听月诗》也镌刻条幅,挂于小楼之中,以为楼匾之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dS5hW4BMH2_cNUgF-W4.html




名家构思拾趣

2020-01-31










楹联趣话8则

2020-01-19



励志语录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