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晚报讯2月4日,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员干部读了本院赴武汉抗击疫情前线医护人员发来的工作报道后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战胜疫情的信心,随时准备奔赴武汉抗疫前线。本报2月1日06版刊登了《警察爸爸坚守岗位 护士妈妈奔赴武汉——天水这家人的故事太感人》为题的报道,以下是文中的“护士妈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秦玉荣大夫从武汉疫情一线发来的日记摘编:
2020年1月25日 晴
1月25日,今天是春节,2020年的春节,却被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魔怪,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肆虐。医院通知所有人员坚守岗位,正常上班,时刻准备,打赢歼灭战。当我院接到甘肃省卫健委关于组派第一批医疗队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精神,全院护理姐妹主动请战支援“前线”。感谢医院党委和全院护理姐妹对我的信任,经过筛选,让我有幸成为甘肃援鄂医疗队的一员。像即将出征武汉的战士,在自豪、忐忑、激动的心情中,我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2020年1月28日 阴
1月28日,农历大年初四,兰州中川机场,一架从兰州飞往武汉的客机早早停落在停机坪上等待着我们。我与我的137名战友整装待发,此刻女儿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篇《白衣天使,黑猫警长,和我》的文章。“此刻,年初四,爸爸去坚守岗位了,妈妈在赶往机场的路上。我不知道这场人祸天灾何时结束,不知道医疗援助何时成功,不知道妈妈何时归家。感同身受从来不是身临其境,但每个期盼家人归来的人,相信医护人员,相信科研人员,他们都很棒。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天总会亮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妈妈加油!”平时不爱多说话的女儿那充满深情、发自内心的语句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2020年1月29日 阴
时间就是生命,简单的整理后,我们的领队,甘肃省人民医院蔡辉院长立即前往后湖院区对接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准备但不能盲目冲锋”,这是队长给我们下的命令。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练习,整个防护装备需要经过20多个步骤,每一步都要规范、严格!只有把自身的防护做好了,才能去救治病人。当晚19时,在做好了一切准备之后,我们甘肃医疗队全面接管了两个病区,一个是确诊病区,一个是高度疑似病区。
我们进行A、P、N、N+轮班制,规定是每班6小时,但按照到医院准备、消毒、穿防护服,下班后再次消毒、脱隔离服、清洁、交接班的整个程序,算下来近10个小时。上班前半天我们就在控制自己的饮水量,生怕浪费了防护服,浪费了病人的救治时间,所以上班穿纸尿裤,纸尿裤也成了我们的“装备”。进入病房简单熟悉环境后马上投入到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在平时护理工作中看似很简单的基础操作在这里也遇到了困难,防护服密不透风,护目镜起雾,双层手套,行动不便,大量的操作使我们呼吸困难,憋闷,进行配药,静脉穿刺等都比平时慢了许多。长时间的工作,全身汗湿了又干了,但大家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多上一会班,为下一个队友节省一套防护服。下班回到驻地后,虽然我们已经很疲惫,但为了下一次去的队友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工作流程,减少感染的危险,我们积极在群内讨论,将上班中的注意事项,需改进的措施提出来,让大家能够互相帮助,查漏补缺。
2020年1月31日 晴
又是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1月31日,我们甘肃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第一次党日活动在阳光下的驻地操场上安静又隆重的举行,宣读成立党支部文件,奏唱国歌,重温入党誓词,此刻,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来自全省各地的共产党员医护人员在异地他乡因为同一个信仰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我的队友天水市407医院的王小霞,市二院的王丽红,胡晗也在抗疫一线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当每天的工作结束,看着队友们被护目镜压伤的鼻梁,干裂的嘴唇,脸上深深的口罩压痕,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只能时时与队友们互相鼓励,期盼共同完成这项光荣任务。来到武汉后,喜鹊们的身影总是随处可见,听着窗外象征幸运、吉祥的喜鹊的清脆悦耳声响,我相信一切的阴霾都会过去。借用队友妻子送别时的一句话:“待我归来时,必摘下口罩,看见彼此微笑。”加油,武汉!请让我踏上归途时,再看见,依旧是美丽的你。加油,中国!寒冬即过,春天即到!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哈丽娜 图片由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