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温度”的神冈山大桥

2020-04-16   井冈山报融媒体

本报记者郭文宇

“期待神冈山大桥早日通车,这样我就方便到对岸找工作了。”4月13日下午,家住神冈山大桥北岸的肖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他今年没有外出打工,就等着大桥通车后,到南岸的井冈山经开区找工作。

大桥南岸除了井冈山经开区,还有吉安县永和镇,那里的村民也跟肖先生一样,在等着大桥通车这一天,那样他们来市中心城区就更方便了。

他们共同期待通车的神冈山大桥,雄跨禾河,东临神冈山,北接跃进路,南连105国道,于2017年12月12日开建。大桥通车后,能缩短市中心城区至井冈山经开区四分之三的路程,将极大改善大桥两岸百姓就业、教育、居住、医疗、出行、购物等条件,推动市中心城区、井冈山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吉安县互通共融,促进吉州窑、神冈山公园、赣江沿岸庐陵文化园、白鹭洲书院等景区旅游产业连片发展,是他们眼里有“温度”的一座大桥。

“温度”源于初心坚守——助推快发展。神冈山大桥项目全长2694米,其中主桥桥长1183.5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公里;桥面标高为63米,设计抗洪标准为“百年一遇”。大桥的建成,将进一步推动两江三岸五地同频共振、协同发展。它不仅仅是拉近了多地与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更是为多个县、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温度”见于高标追求——铸造好品质。神冈山大桥的建设,倾注了市委、市政府的心血汗水,有着庐陵新区的高标追求。自开工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现场视察,教学式指导大桥安全质量把控和项目推进工作,指挥部指挥长们每天盯进度、每周巡项目,始终把安全质量摆在首位、贯穿于全过程,反复强调进度服从安全质量,并引入了第三方机构全程跟踪,全程把控质量和进度,落实施工全程监测检测,尤其是桩基础、动静载检测,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全力以赴将项目打造成优质精品的样板工程。

“温度”践于行动担当——干出加速度。整个建设团队努力克服了去年上半年雨水天气多、沙石供应不足、钢栈桥被洪灾冲毁等困难,下半年抢抓晴好天气,逆序倒排工期,全力保障人力、物力、财力。疫情期间,赣西堤指挥部在严格落实各项防疫和安全管理措施基础上,科学安排,周密部署,于2月中下旬便有序逐步铺开大桥复工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完工。“神冈山大桥工程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也已具备通车条件,但为确保出行安全,需全面完成交通划线、信号灯等施工,调试后才可正式开放交通。”赣西堤指挥部大桥项目推进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温度”落于细微之处——彰显民为本。这座大桥,架起了两岸群众生产生活的“人间彩虹”。大桥建成后,将极大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南北岸两边群众,可以尽享大桥通车后将带来的各种便利,共享吉安城市发展成果,北岸的群众去南岸的企业就业,南岸井冈山经开区、吉安县永和镇的群众到市中心城区休闲娱乐等,都将无比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