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儿
明明妈妈是我们账号的一名粉丝,前段时间跟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件案例:明明的堂弟到家里做客,而等堂弟回家之后,明明撅着嘴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喜欢乐乐,他每一次来的时候,你都非说让我让着他,说他是客人,临走的时候非让他带走我最心爱的手办,我觉得很不开心。
听到孩子这样说,明明妈妈才明白自己错得有离谱。孩子跟孩子之间哪有那么多的恩怨情仇,而孩子之所以对另外一个孩子没好感,完全取决于大人的态度,如果大人总是让“大让小”或者是“无限制的让着亲戚”会让孩子内心觉得特别委屈。而明白了这个问题,明明妈妈也明白了自己为什幺小时候也那么不喜欢表妹了,好像也是从一件小事说起:二十年前,表妹到家里玩时,身上的一块钱不见了,就嗷嗷哭个不停,非说是表姐偷走了。而明明的姥姥不分青红皂白的揍了明明妈妈一顿,还自己补贴给表妹一块钱。但是因为自己没做过,所以内心非常委屈,以至于现在想起来心还会隐隐作痛。
所以,看起来大人让孩子让着亲戚家的朋友是好心,但却往往做了错事:
大人习惯性让孩子让着别人,不会让孩子学会分享,还会让他变得自私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遵从“孔融让梨”的思想,大孩子就是应该让着小的,而如果是亲戚到自己家做客,就应该让着别人。但是,大人强制性让孩子让着别人,反倒不容易让孩子学会分享。分享往往是以内心觉得公平为基础的,如果内心觉得大人不公平,孩子会变得更加自私,甚至连亲戚带娃到家做客都很不喜欢。
大人为了面子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会让孩子养成自卑的性格
大人习惯性地让孩子让着别人,委屈自己孩子的的做法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懦弱的性格。
一位朋友的小侄子去家里玩的时候,她总是要求女儿让着小半岁的侄子,本来男孩就很争强好胜,总是抢女儿的玩具,后来女儿变得越来越胆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朋友悔不当初,当时女儿心爱玩偶被弟弟弄坏,眼泪汪汪向她求救时,她还讲了一顿大道理,怪不得孩子当时哭得那么伤心。
20年后,作为大人的我们还在为曾经小时候受到的待遇耿耿于怀,更别提是现在的孩子了,强制性让他谦让反倒会害了他。不如多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决定要不要把玩具给别人玩。同时,如果两个孩子闹矛盾时,家长处理要公平、公正,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希望别因为我们自己的原因,反倒影响孩子们之间的和谐。
---------------------
关注【小屁孩儿】,你想了解的儿童心理、亲子关系、儿童性格发展、家庭教育、双商开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除了原创漫画文章,我们还会定期给您奉上实用教育小贴士,让你和孩子的关系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