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2、 ⊙欲知其人,观其所使。——(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3、 ⊙猛石可裂不可卷,义士可杀不可羞。释义:坚硬的石头可以碎裂不可以卷曲,忠义之士可以杀头不可以羞辱。——(唐)李朝威《柳毅传》
4、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汉)王充《论衡·自纪》
5、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释义:只要坚持不懈,坚硬的金属和玉石也可以雕刻出花饰来。比喻再难的事,只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一《荀子·劝学》
6、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释义: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聪明伶俐的人也往往被喜爱的人或事逼到困境。一(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论》
7、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诸葛亮:《诫子书》
8、 ⊙生长富贵,但闻谀颂之言,不闻督责鄙笑之语,故文理浅陋而不自知。又处境太顺,无困横激发之时,难期其长进。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9、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0、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11、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12、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3、 ⊙才多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贵富而益恭勤,可谓有德者。王士元:《亢仓子·政道》
14、 ⊙论日:君子之所以大过人者,非以其智能知之,强能行之也。以其功兴,而民劳与之同乐,功成而民乐与之同乐,如是而已矣。富贵安逸者,天下之所同好也,然而君子独享焉,享之而安,天下以为当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富贵安逸者,凡以庇覆我也。贫贱劳苦者,天下之所同恶也,而小人独居焉,居之而安,天下以为当然者,何也?天下知其所以贫贱劳苦者,凡以生全我也。苏轼:《苏东坡全集·既醉备五福论》
15、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释义:射箭时只要精力专注,即使是石头也可以穿入,怎么能说困难可怕呢?一(唐)李白《豫章行》
16、 ⊙君子之大义,和调而不缘,溪盎而不苛,庄敬而不狡,和柔而不铨,刻廉而不刿,行精而不以明污,齐尚而不以遗罢,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尊贤而不退不肖。此君子之大义也。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篇四》
17、 ⊙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非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庄周:《庄子·外物》
18、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释义:公正没有偏私,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法制法令就能顺畅推行。一《尚书·洪范》
19、 ⊙子贡日:“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日:“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孔子:《论语·阳货第十七》
20、 ⊙凡人之情,慢忽生于故常,狎侮起于畴昔。陈亮:《陈亮集·汉论》
21、 ⊙圣人顺天道、防入欲,布和以调其性,宣乐以察其俗。气将导志,五声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率而叶曲。茫茫太空,乐生其中。声随化感,律与天通。交四气之薄畅,贯三光乎昭融。将君子以审乐,故先王以省风。致同和于天地,谅难究其始终。惟乐之广,于何不有。包阴阳兮不集不散,降神灵兮或六或九,故季札聆音而感深,宜尼忘味于耳盈。昭覆帱兮煦妪,召游泳以飞走。演自冥,发于性情。将不动而为动,自无声而有声。元稹:《元稹集·箫韶九成赋》
22、 ⊙匣里宝刀昼夜鸣。一(唐)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23、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24、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墨子·所染》
25、 ⊙荣辱升沉影与身,世情谁是旧雷陈?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山入白楼沙苑暮,潮生沧海野塘春。老逢佳景唯惆怅,两地各伤何限神。论才赋命不相干,凤有文章雉有冠。赢骨欲销犹被刻,疮痕未没又遭弹。剑头已折藏须盖,丁字虽刚屈莫难。休学州前罗刹石,一生身敌海波澜。元稹:《元稹集》
26、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国语·楚语下》
27、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墨子·尚贤上》
28、 ⊙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系辞下》
29、 ⊙生之而不有其生,为之而不将其为,功成而不居其功。此三者皆出于无我。惟其无我,然后不失己;非惟不失己,而又不失人。不知无我而常至于有我,则不惟失己;非惟失己,而又失人。功成则居,居则与去为对。圣人不居上之三者,然后道之常在于我而不去也。王安石:《老子注辑本》
30、 ⊙共工不触山,蜗皇不补天,其洪波汨汨流,伯禹不治水,万人其鱼夫!礼乐大坏,仲尼不作,工道其昏乎!而有功包阴阳,力掩造化,首出众圣,卓称大雄。彼三者之不足征矣!李白:《李太白全集》
31、 ⊙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宋)陆游《落叶》
32、 ⊙攻他人之异端,不如攻一身之异端。气禀物欲,皆为性分所本无。去本无以还其固有,损之又损以至于无。始而以道德占倍华,既而以中行绳过、不及,内御日强,外侮日退,则人我一矣,则自身之异端尽矣。舍己而芸人,夫我则不暇。《礼》
33、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唐)李白《行路难》
34、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释义:幼小的儿童没有不知道爱他的双亲的;等到长大之后,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长的。一《孟子·尽心上》
35、 ⊙至诚如神。释义:真诚的最高境界有如神灵。一《礼记·中庸》
36、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释义:国君是百姓的表率,表率端正了,还有什么能不端正呢?一《孔子家语·王言解》
37、 ⊙不奋发,则心目颓靡;不检束,则心目恣肆。释义:不奋发向上,就会精神颓丧,萎靡不振;不约束自己,就会性格放荡,任情纵欲。一(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38、 ⊙一人投命,足惧千夫。释义:一个人置生死于不顾,足以使上千人感到害怕。一《吴子·励士》
39、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扬雄《法言·君子》
40、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释义:做官的不廉洁公正,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汉)班固《汉书》
41、 ⊙日:“渔网之设,鸿则离之。”魏源:《魏源集·默觚下·治篇十六》
42、 ⊙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日,“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日,“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孟子·万章下》
43、 ⊙人类生活,固然离不了理智;但不能说理智包括尽人类生活的全部内容。此外还有极重要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生活的原动力,就是“情感”。情感表出来的方向很多,内中最少有两件的的确确带有神秘性的,就是“爱”和“美”。“科学帝国”的版图和威权无论扩大到什么程度,这位“爱先生”和那位“美先生”依然永远保持他们那种“上不臣天子,下不友诸侯”的身份。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44、 ⊙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释义:顽铁可以折断,玉石可以粉碎,大海可以干涸。不管是得志失意、健在病死,总要把正直的操守贯穿在始终。一(宋)汪莘《水调歌头》
45、 ⊙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释义: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的小事,这是治理国家的一般原则。一(唐)魏征《论治道疏》
46、 ⊙盖圣人者,金中之金也;学圣人而不至者,金中犹有铁也。陈亮:《陈亮集·与陈同甫书之九》
47、 ⊙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释义:如果君主善于抓要领,那么各种事情都会被处理得细密完备;如果君主喜好样样都抓,那么什么事情都会荒废。——《荀子·王霸》
48、 ⊙天悬刑以悬小人,悬名以悬君子。一受其悬,虽死而犹萦系之不已;而不知固有间也,不待释而自不悬也。然悬于刑者,人知畏之;悬于名者,人不知解。避刑之情厚,而即人于名。王夫之:《庄子解》
49、 ⊙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虚而今也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庄周:《庄子·山木》
50、 ⊙知能不举,则为失材;知恶不黜,则为祸始。释义:知道有德有才的人不提拔,就会流失人才;知道恶人不斥退,就会遗留祸患。——(唐)李世民《唐太宗集·金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