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辣笔小尖椒(ID:lbxjj818)
作者:木舒
28岁,博士生导师,年薪税前90万,安家费220万,300万~400万科研启动和科研条件建设经费......
这样的搭配,看起来是否像天方夜谈?可它真真实实地发生了。
她叫李琳,出生于1991年,今年28岁。刚刚博士毕业的她,成为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引进的“优秀学术骨干”型人才。2019年7月便开始任该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并担任博士生导师。
可是在上了热搜后,很多人质疑她太年轻了,才28岁,配拿这么多的钱,做博士生导师吗?
可在看了她的履历之后才知道,就是有人,比你好看还比你优秀。
2014年 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
2014年至2019年 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她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含金量特别高的学术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Cell》《Cell Research》都发表过论文。
可能很多老教授,都没在这几本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她还凭借研究获得过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荣誉。
如此优秀,长得漂亮,并且还有头发(咳)......
而你要知道,以她的履历,倘若进的是公司,或许年薪90万就不是税前了。
一切或许真的印证了那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你有多努力,你有多优秀,你就有多特殊。
其实,她不是第一位90后教授。
1990年出生的杨树,20岁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博士后。年仅27岁时,已在TED、ED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
她的研究领域是GaN半导体器件的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2016年回国后,杨树进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是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0年出生的刘明侦,18岁留学英国,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25岁回国工作,被电子科技大学聘为教授。26岁入选国家第十二批“青年千人计划”,2018年被任命为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她也成为该学院最年轻的副院长……
而在她23岁时,也成为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
即便不算教育行业,单看华为2019年招聘的8位应届博士毕业生,薪酬都在90万-200万元/年不等。其中,钟钊、秦通两位博士的年薪高达201万元!
刚走出校园就年薪百万,这让很多人都化身成柠檬精。
可在这背后,无论是李琳,还是这8位博士,想要一毕业就年薪百万,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就读于北大、清华、中科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博士毕业。
还能说“读书无用”吗?
有的时候,你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就是财富。
“这是一个让人慌张的时代。”这是前几天,一位朋友说的话。
而让他产生如此感慨的,居然是最近盛行的ETC(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
有车的人最近可能都被各大银行的推广业务员包围了,而在ETC即将普及的背后,不容忽视的是:很快,在高速公路收费站里,唯一唯二的那个,不再是ETC通道,而是人工窗口了。
这就预示着,不知道又有多少曾以为端着铁饭碗的高速公路收费员,要面临失业了。
而这不会是唯一一个面临被取代的职业。
前些年,亲戚家的孩子在16岁时突然辍学了。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她又是女孩,成绩也没有特别拔尖,所以她的父母决定,让她辍学去打工。
那时他们的理由是:“大学毕业也赚不了什么钱,还不如早点去打工。邻居家的×××,在工厂,现在20岁,一个月6000多呢——大学生不一定比她赚的多。”
后来,她还是去打工了,整日穿梭在各种工厂间,工资也确实能到五六千,可却是近12小时昼夜轮班换来的。
最近她很焦虑,因为她发现,工资上升的空间没多少了,而自己当初读了大学的同学们,毕业后前一两年或许没她赚的多,可很快就赶上她,甚至超过她了。
而重点是,她听闻老板要花大价钱购买机器,未来几百平的车间,可能只留下几个人负责机器运转,她可能要被机器人取代了。
她翻看招聘网站,可选择的空间太小,多数工作都有着学历要求,直接就将她划出了范围。屡屡碰壁的她叹着气劝说自己的妹妹:“无论怎么样,都一定要去读大学。”
一段话,看下来心酸却又非常现实,这就是现在这个“冷酷”世界的本质。
考研老师张雪峰演讲里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所有500强企业,都告诉你学历不重要,但他们绝不会去一所一般的学校招聘。”
而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学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敲门砖,当你的砖头不够硬的时候,连敲开门见一面的机会都没有。
许多人因为煎饼大妈月入3万,高喊着“读书无用”,却没有看到那些身价百亿的互联网大佬,全都毕业于名校。
马云可以选择放下一切去学摊煎饼,可摊煎饼的大妈能站在马云的位置指挥整个阿里巴巴吗?
搞科研的科学家们可以去捡垃圾,但捡垃圾的流浪者能去研究高科技物理和化学材料吗?
毋庸置疑,相对而言,学历越高、读书越多的人,他们懂的就越多,眼界更宽,思想也更深刻。
知识虽然不一定能让你成功、让你赚到更多的钱,但能确定的是,它一定会给你带来更多更广的可能性和选择权。选择有意义、有成长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特例总会有,可从概率上来看,薪资和学历还是成正比的。
而在这背后,如果说读书只是为了钱,或许显得太表面。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在他的精神层次上就能显现出来。
阅兵即将开始前,有网友开玩笑地说:建议大家开始组织复习形容词,避免在看阅兵时,脑袋里能想到的词只剩下“哇哦”“666”……
在2018年冬奥会赛场上,男子花样滑冰项目中,日本选手羽生结弦蝉联金牌。
那时,央视的解说员陈滢说了这样一段话:
“容颜如玉,身姿如松,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索契冬奥会冠军在平昌周期面对四周小将们的挑战,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命运,对勇士低语:你无法抵御风暴。勇士低声回应:我就是风暴。”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要读书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吧。
多读书,你会想到“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类的词语,而不是满脑子只剩下:“好厉害,牛×,666。”
再看因为《朗读者》《诗词大会》让人眼前一亮的董卿,古诗词信手拈来,谈吐优雅,气质非凡,简直就是一个知性女人最好的代表。
记者曾问董卿:“如何保持一个魅力女人的心态?”
那时董卿回答:“读书。”
许多时候,你自己可能以为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你的气质里、谈吐上,当然也可能显露在你的生活和文字中。
看过的书的内容,你可能已经忘记,可是书中的思想已经慢慢地变成了你的思想,让你逐渐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这才是影响你一辈子的东西。
这就是文化给一个人带来的自信。
现代社会,阶级跨越太难,而读书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或许是最公平的一条路。
它即便不能100%让你逆袭成功,但也是一条通向逆袭的捷径,至少能为你保个底。
这世界看似不公平,却也异常公平。
你得到的,其实都是应得的。
那些考上清华北大,发表一篇篇高质量论文的“天才”,往往在你不想上课、不想写作业,玩手机混日子之时,挑灯夜读,在实验室忙碌。
不吃学习的苦,早晚要吃生活的苦。
先苦后甜,甜不会太远;而先甜后苦,苦却非常漫长。
你有多优秀,就有多特殊,而特殊的人,永远不会被取代!
学习苦or生活苦,你总得选一样
【言之有“礼”,天天赠刊】小编将从本文选取1则走心留言,赠送2019年第20期《青年文摘》杂志1本~
作者简介:木舒,辣笔小尖椒(ID:lbxjj818)主笔。做自己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字,爱自己喜欢的人。私人微信:mushu210,微博:木舒sunne。欢迎来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