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机械设计一点通”关注我们,每天学习一个机械设计相关知识点
在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如果一家制造业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搞定。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
当然很多其他国家之所以没有完善类别的工业体系,是因为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其他国家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体系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当然一个100%的工业体系,其最大价值体现在战争中,能够自主生产一切战争产品而不会被外国卡脖子。
不要看中国很多东西仍然需要进口(比如芯片),如果真的被切断了供给,中国仍然可以生产低端芯片可供使用,尽管良率比较低、功耗高、速度慢,但是支撑工业体系还是够的。当然美国很多东西不生产,并不是它不能生产。只是生产无利可图。具体的技术,它仍然是有的。必要时刻,美国依然能够恢复相关的生产能力。
但是虽然我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生产着全球一半的钢铁、60%的水泥、25%以上的汽车……可以说是全球最大、最具活力的制造业中心。然而中国工业大而不强,始终是令人痛心的一点……作为工业基础的材料工业水平我国仍然较为落后。
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直材接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村料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所以新材料的出现不仅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而且也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近十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与材料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全球顶尖的100位材料学家名人堂榜单。在这份依据过去10年中所发表研究论文的引用率而确定的最优秀的100名材料学家榜单中,共有15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榜单前6位均为华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杨培东位居第一。
按本科院校划分,上榜的15位华人科学家中,来自中科大的有7位,来自大陆其他大学的有3位,来自台湾地区大学的有2位,而由美国大学培养出来的有3位(分别为台湾留学生、自台湾移民后裔、自香港移民后裔)。说明我国不缺材料科学领域的人才,我们可以培养出材料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但是为什么这些来自中国的人才,最后都选择了留在美国?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在中国材料产业中,一方面我国科研人员近十年来在世界知名材料领域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不胜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恐怕都令任何一个国家感到汗颜,其中包括美国、日本和德国。可另一方面,我国的材料制造业的地位绝没有达到傲视群雄的地步。与美国材料制造相比,我们处于总体上的弱势地位。在传统金属材料上,我们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传统材料强国间也还有一定差距。
近年来,我国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很快,但中国科技被“卡脖子”的领域,一大半都是材料问题,这说明中国材料工业水平确实还很落后,材料问题就是我国制造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心脏病”。
如下“卡脖子”技术产品和目前领先甚至垄断的国家:
1.高端显示屏OLED生产设备真空蒸镀机(日本)——中国平板显示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差距在上游核心生产设备。
2.“液晶屏骨头”微球(日本)——中国制造技术先进,但国产原材料不纯影响微球性能。
3.制造液晶显示器用到的ITO靶材(日本、韩国)——质量不稳定、材料不过关,从实验室到量产才能突破大尺寸领域。
4.国产大飞机用的航空钢材(美国)——还是材料问题,超强度钢纯净度不够。
5.燃料电池膜电极组件关键材料(日本)——中国实验室成果达到国际水平,但量产有一致性和成本控制困难。
6.新能源车的“心脏”锂离子电池(美国、日本、韩国)——美国强于研发设计,日本强于材料生产,中韩是第二梯队。
7.水下机器人深海油管焊接用的高端焊接电源(北欧)——中国是全球最大焊接电源制造基地,差距在深海水下焊接设备和全数字化控制技术。
等等。。。。。。
这两年的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从这些事件发生后,媒体观察的视野从部门逐渐也看到整体产业,从个别问题扩散到一般问题,从表面问题看到核心问题。对制造业的发展来说,这是其实是好事。
材料作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物资,一直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前行。如今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其基础物资正是以硅为代表的功能材料。2011年中国政府公布的促进经济转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材料正处其中;而其他四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也都与材料密切相关。在专家评选的中国2011年十大科技进展中,有六项也得到材料研制的有力支撑,分别是歼-20飞机、北斗导航系统、快中子堆、嫦娥二号、神八天宫对接、蛟龙号潜水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材料研究将向两个方向不断发展:小到纳米尺寸及原子量级,大到大型和超大型结构。
我国近年来正加大力度,通过经济上的刺激措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等方式吸引许多在美从事过国防科研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并称这种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少回报。美国问题研究专家表示,事实上,很多华裔科学家愿意回国,本身是中国飞速发展的结果,中国甚至可以提供比美国还要好的待遇,而不像当年杨振宁的实验室比中国所有的加一起都要好,这种情况下科学家自然愿意回国。其实这种情况不只存在于中国科学家当中,其他国家科学家也有类似的。美国现在是人才过剩,许多科学家并不只追求福利待遇,也需要成就感,自然想要回到祖国寻找机会。近些年,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回归祖国的科学家也越来越多。
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日渐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纷纷制订新材料产业完善的发展计划。在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目前政府也在科研经费投入、产业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作为对战略新兴产业扶持的一部分,新材料产业还将在财政、税收、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产品推广等方面进一步获得政府新的支持与补贴,希望我国的新材料产业能够迎来高速的发展期。
欢迎大家在评论处补充你认为文章中有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这样下一个阅读的人就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