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您双黄连了没?
前段时间拜某部门所赐,本来因疫情导致的低迷市场,忽然迎来一股抢购热。
双黄连一夜售罄。
后来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发文称,双黄连只是有抑制功效,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关于抢购风潮的性质暂时放一边儿不说。
透过这件事,也看得出来大众对于流行疾病的恐慌。
可恐慌归恐慌,防疫,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注重方式方法。
病急乱投医,吃坏肚子不说(过度服用双黄连可导致腹泻),还达不到预期目的。
而说到科学防疫,最近奈飞推出了一部良心纪录片,可以说相当及时。
里面就告诉了你如何正确应对流行病的办法。
比起去疯抢那些治标不治本的物资,不如踏踏实实蹲家里好好看看它。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眼下的新型冠状病毒,可以说累坏了一线医务工作者。
除了每天应对病患,还要抓紧时间研发特效药。
两线作战,压力重重。
可你知道吗?
比起在国内肆虐的肺炎,还有一种看似“轻微”,实则拥有恐怖杀伤力的疾病一直困扰着人类。
流感。
就在刚刚过去没多久的1月,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才经历了一场乙型流感病毒。
截止2月1日,这场瘟疫已经带走了10000多条生命。
目前,美国的50个州中,已经有48个州确诊有相应患者。
无独有偶,2018年的时候,全球才刚经历过一次流感潮。
有专家称,这次流感潮,是人类社会继1918年以来承受过的最严重的一次病毒袭击。
1918年那次有多严重呢?
片中有科普。
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总和(一战约1000万,二战约7000万)。
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当时的统计系统不完善。
专家保守估计,这个数字应该在5000万到一亿人之间。
仅仅一场流感,世界上就蒸发掉18亿分之一的人口,威力可想而知。
而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来到了78亿。
相较过去,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宽松和更自由的流通度。
但相应的,一旦流感病毒的烈度达到1918年的级别。
专家估计,死亡单位将以“亿”起跳。
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流感的杀伤力明显不弱于今次的新型冠状病毒。
除了本身拥有极强的传染力和极高的致命率,流感最难处理的部分还在于它难以根除。
因为,它的变种几乎无穷无尽。
正是通过不断变种,才有了后来我们熟悉的禽流感(H5N1、H7N2……)、猪流感(H1N1、H3N1……)等一系列新型病毒。
流感既然都有这么多种,目前的疫苗当然也有其局限性。
那么有没有办法生产一种超级疫苗,能将人类已知的流感一网打尽呢?
这正是当下一些科学家的奋斗目标,杰克算其中之一。
这种疫苗的研发难度在于,此前相关领域几乎一片空白。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杰克领导的研发团队很容易受到外界质疑。
之前毒药君曾给大家推荐过关于伊丽莎白·霍姆斯的纪录片。
片中那种通过欺诈手段来骗取投资人的做法,是导致行业信誉度受损的重要原因。
关于这一点,杰克深知其中艰辛。
尽管在从零开始的道路上,会面临发展前景和研发结果未知等诸多不确定因素。
但即便堵上一切他也在所不辞。
因为,他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
是的,片中的每个人都很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通过多重视角,为观众展示了抗疫链条上的各个环节。
他们有为预防疫情大面积扩散,提前走访世界各地扼杀瘟疫源头的官员。
有在一线工作的医务工作者。
有如杰克这般,勤恳研发疫苗的科学家团队。
当然,还有每天为百姓安危奔走在一线的防控专家。
这些人拼尽一切,只为达成一个共同目标:
找到流感病毒,并以各种办法拒绝它们进入人类社会。
可偏偏,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么一小搓“别有用心”的人喜欢唱对台戏。
在美国,这个“别有用心”具体表现为:
我是合法公民,自由是我爹,所以我选择不接种疫苗。
他们给出的理由面儿上听起来还挺有“道理”。
是药三分毒,疫苗并不能保证受体能完全杜绝病毒。
既然如此,与其让自己和小孩被强制接种。
不如干脆一开始就不种。
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甚至结队到政府面前示威。
有一点儿医学常识的人都明白,疫苗的确不是百分百抵御流感病毒,它只能降低中标概率。
但如果不种,你连那50%的生存机会都没有。
更何况,现在一些疫苗的抗性已经远远不止对半开。
最关键的是,针对目前一些主流流感病毒,这些疫苗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
诚然,近些年,假疫苗风波和医疗器械事故让人们对这个医疗行业提高了警惕。
但因为这些负面消息而断绝了小孩的未来,这不叫“为你好”。
叫无知。
影片第二集的章节标题耐人寻味。
人祸。
这个词,可以是唯利是图的商人为了利益将医疗行业形象彻底抹黑;
也可以是盲目自信引发的错误自保机制。
很显然,影片中的反疫苗群体,是后者。
讽刺的是,当他们能享受美国的医保制度时。
受尽磨难偷渡而来的移民,却随时面临被流感传染送命的风险。
诚如一些接触这些移民的人所言:
“这些家庭经历万难才来到这个国家,如果还死于流感这种可预防的疾病,真是不可原谅。”
因为受体的体质差异,疫苗会引发副作用是个事实。
但,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排斥反应,而让大多数人受此影响。
为此,美国部分州政府推出一项政策,不接种疫苗的家庭,其小孩不得入学。
这项政策自然让反疫苗人士恨之入骨。
他们一方面要求自己有选择的自由,另一方面却拒绝承担拖累他人的责任。
现实,就是如此魔幻。
去年,美国爆发25年来最严重的麻疹。
可早在2000年,美国就宣布已经根除了这个疾病。
据报道,后续被诊断出疫情的家庭,大部分都存在不接种疫苗的情况。
而作为最具传染性的病毒之一,这个病原本是可以通过接种手段预防的。
因为疫情太过严重,世界卫生组织甚至不得不将“拒绝接种疫苗”列为“2019年最大威胁之一”。
可就是这样,一些人还坚持认为,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增加自己的免疫力……
真应了那句话,这个世上最不缺乏自信(大)的,就是美国人。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片中那些奋斗在治疗前线的医生。
疫情爆发之际,即便没钱买疫苗,他们也加班加点,尽最大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如果病人不幸离开,他们会难过,会伤心。
前线以职业精神奉献着无私,后方却用民主的幌子拿生命当儿戏。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句话,用来形容片中的对立竟意外契合。
很悲哀。
紧接着,我又想到这几天在网上陆续看到的新闻。
当承诺守护病人的90后医师因为被感染倒下时,另一些人,却在瞒报自己的病情贻害他人。
也许我们悲观的不应该是那些每日上涨的疑似病例数据。
我们应该将这份悲观拿来审视自身。
因为,自私这个病,在可观的未来都无法被根治。
这种病一旦染上,极有可能让我们忽视现有科学成果,跌入一种自我催眠的直觉。
想想这个直觉可能引发的后果……
头皮发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