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52岁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完赛杭马,半马成绩1小时51分

2019-11-13   全民跑步

11月3日举行的杭州马拉松赛,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也参加了半程项目,最终还跑出了1小时51分45秒的成绩,算下来配速5分17秒,在这个年龄里,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其间有记者尝试跟着施校长跑了一会儿,最后选择了放弃:"他前两公里跑进5分以内!速度太快了!"

施一公出生于1967年,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他一直都很喜欢跑步。上高中时就练习长跑,从800米到1500米再到3000米。进入清华后,由于长跑队只招收专业运动员,他便转练竞走,从5000米到1万米。他曾在校运动会上创下全校竞走项目纪录。一直到1994年,在他大学毕业5年后,这个纪录才被打破。

如今,跑步已成为他最大的业余爱好,平均每周他都要跑二三十公里。"跑完心情特别好、精力更加充沛。"

西湖大学跑团首次参加杭马。

提起学者,大家的第一印象也许会是:超高的智商、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但其实他们中间也不乏运动热爱者,比如:

计算机之父图灵,是世界级长跑运动员

阿兰·麦席森·图灵 (Alan MathisonTuring)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计算机逻辑的奠基者。可以说,没有图灵,就没有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基石。

但除了科研上的瞩目成就以外,图灵其实还是一名世界级的长跑运动员。他的马拉松最好成绩是2小时46分3秒,1948年因为受伤无缘奥运会奥运会,但也只比当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冠军成绩慢11分钟。

华侨大学副教授赵紫玉,是香港24小时超马纪录保持者

华侨大学副教授赵紫玉,也是跑圈家喻户晓的人物,堪称中国的超马之父。他跑遍了马来西亚、香港、台北、金门、厦门、深圳、大理、香格里拉、贵阳、兰州、北京等地,佳绩无数。曾五天四夜跑完八百流沙极限赛,并获得全球冠军(全程402公里);还是是香港24小时超马纪录保持者(243公里);还获得过台北国际马拉松超级嘉年华赛冠军(222公里)。

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坚持跑步十余年

10月24日9时,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国《卫报》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而珠港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也是一名坚持跑步十余年的跑者。

早在年初的时候,这位61岁的工程师就以奔跑了29.81公里的方式来纪念它。那天凌晨4点半,他冒着严寒,在桥上点点灯光的照射下,用时3小时04分跑完了自己陪伴了9年的这座桥。

早在10多年前,林鸣就开始跑步了。在港珠澳岛隧项目期间,每天清晨5时,林鸣都会风雨无阻地开始长跑,每次都跑10公里,从不间断。

2015年初,林鸣曾绕厦门环岛跑过46.3公里,用时4个多小时,那是他跑过最长的一次。

长跑不仅锻炼了林鸣的身体,还能让他解压:"很多工程的判断,全在那个时候。很多的过程当中,有那么多的问题,全是那个过程中解决的。跑步一个来小时,非常重要。"

在这几年间,因为建造大桥,林鸣瘦了30多斤,头发也基本上都花白了,但他还是坚持跑步,当记者问到为什么的时候,他说:"这个习惯我已经坚持多年了。长期坚持跑步能让人感觉健康,同时我在跑步时还有思考问题的习惯。我常常问自己:如果跑步都不能坚持下来,那为国家建设世界级的工程项目还能坚持下来吗?"

他还说:"人生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态度,那就是不断奔跑,把每件事做好。"

这些科研前辈,都在多年坚持跑步,并且很多还跑得很不错,大家又坚持得怎么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