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可汗亲自上阵却被一百多骑兵吓退:因这群骑兵的主帅叫李世民

2020-02-19     霂霖清看世界

前文提要:李唐的崛起已成定局,突厥操纵的割据政权仅剩下两个,两大帝国势之间的直接冲突在所难免。距离武德六年十月双方达成归还马邑的和平协议不过五个月时间,战端重启。攻势一直持续到武德七年八月,似乎还有继续加强的趋势,面对这等亡国危机,李唐朝廷上下展开了一场关于迁都的论战。李渊赞成烧掉长安迁都襄樊、邓州一带,只有李世民坚决反对并阻止了这一建议。


突厥已经数次围攻原州,并且兵锋还曾深入触及阴盘等地,其目的相当明显,下一步恐怕就是要沿泾河直入关中。其实突厥无论是从庆州方向来还是从泾州方向来,只要想入关中反正都要经过豳州,那么好吧,先加强豳州的防御。其实突厥打原州这么长时间,敌方主帅是谁李唐也应该早就得到情报了,既然颉利和突利共同前来,那肯定是倾国之兵了,那么唐朝方面也以秦王和齐王共同出阵吧——古代信息不畅,交通不便,否则哪那么巧啊,刚好主帅在前线同一方向相遇。


图/网络。


照理说在这种比较明了的形势下,玩战略突击是不大可能的,颉利从固原一路走来,直到豳州其实就一条主道,没啥回旋的余地,而且前期几十天在原州一带的攻战肯定有大量情报已经递交到了唐朝统帅部,并且作为当前最直接的威胁,唐朝方面肯定也应该在从原州以南沿线大量派遣斥候侦察窥视,防止遭突袭暗算。

可是尽管如此,当颉利会同突利率领一万余骑突然出现在豳州城西五陇阪的时候,还是给豳州守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突厥的两位可汗,竟然同时出现在同一战场。

因此一般将士们直接就被吓得不敢出战了——根据史书的说法,又是李世民亲自率领贴身的近卫骑兵一百人吓退了突厥,并且在阵前光明正大使用离间计造成了颉利突利两位可汗的矛盾——当然这么说其实有点过了,颉利和突利的矛盾不是李世民造成的,他只是很好利用了他们两人之间的固有矛盾加深了他们的隔阂而已。突利可汗是突厥的中兴之主始毕可汗的儿子,在突厥老百姓心目中那还是很有地位的,而今被颉利耍手段强夺了大可汗的汗位,恐怕就突厥内部来说不满的也大有人在,只是大家通常敢怒不敢言而已。对涉及这个问题的事情,颉利自然也是非常敏感的,李世民的成就在于完全把握了两人的这种相互猜忌的思想,拿捏的恰到好处,进行了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成功挑拨。并通过与突利结盟和拉拢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汗国内部埋下了两颗威力异常强大的定时炸弹。


李世民剧照,图/网络。


历史上的五龙坂交锋发生于武德七年的八月十二日,随即双方又通过和平谈判达成了和亲的初步协议。


然而,和亲归和亲,谈判归谈判,谈判达成初步协议后双方却是照打不误。八月,庚寅,岐州刺史柴绍破突厥于杜阳谷。杜阳谷位于今陕西麟游以西约几十公里处,这地方四处交通条件都不好,真奇怪突厥人是怎么钻到那里面去的,不过这至少说明当前局面的严重性——杜阳谷往南往东只要再走上二十来公里就出了四面八方的褶皱丘陵和山脉真正进入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了,而那里是骑兵运作的天堂。

突厥派出阿史那思摩为首席谈判代表入唐(据说此人在突厥内部虽然官位不高,但是辈分挺高,是颉利可汗的族叔,也就是隋文帝时代的启民可汗那一辈人),唐朝也派出首席宰相裴寂前往突厥交好(其实是次席宰相,真正的首席宰相是李世民)。


裴寂剧照,图/网络。


谈判继续,战争也继续。武德七年“九月,癸卯,突厥寇绥州,都督刘大俱击破之,获特勒三人。”突厥的中段攻势就这样被打散了。“冬,十月,己巳,突厥寇甘州。”甘州就是今甘肃张掖,在河西走廊地区,颉利干嘛一下子跑这么远?从甘州到原州一个来回基本上即使一匹膘肥体壮的马按照正常速度走一回马力也就消耗完了。所以这一条比较奇怪。进攻甘州的搞不好其实是西突厥,或者是东突厥的小部落,而不可能是颉利本部主力。


武德七年的最后两个月,唐突之间总算没再发生战争——大概古代交通不便,双方首脑的谈判成果要一两个月才能传达到边远地区吧。

终于迎来了武德八年的元旦,新年刚刚过完,元月二十二日丁巳,李渊遣右武卫将军段德操徇夏州地——叫你丫引狼入室!叫你丫引狼入室!老子打不过突厥还打不过你小子么?给我打!狠狠打!打出屎来!打突厥暂时没那雄心,先除掉狗汉奸翻译官还不容易?李渊大概是这么想的,也确实,先消灭掉这些突厥的前哨基地确实是必走的一步。


当然打仗归打仗,贸易还是要做的,由于连年打仗,正常的贸易中断,双方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物质短缺——突厥方面大概需要粮食、茶叶、布匹、丝绸之类生活必需品(不知道缺不缺铁,突厥人的祖先打铁出身,照理是不大缺铁的,这一点和匈奴、蒙古可能不同),而唐朝方面也急需发展农业生产的牛羊等物,于是双方的贸易就活跃起来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tC5W3AB3uTiws8KET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