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诺贝尔的遗产只有 3100 万瑞典克朗,从 1901 年至今的 118 年里,诺奖发放的奖金总额早已远远超过诺贝尔的遗产,那为什么还能有钱发奖金呢?诺贝尔奖之所以能够持续不断发放,要归功于投资理财。
一开始,诺贝尔基金会规定这些钱只能拿来做“安全投资”,但是大量的历史数据告诉我们,“安全投资”的收益很低,是很难跑赢通胀的。此外基金会还要纳很重的的税,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基金会都压力山大,被迫只能将奖金缩水。
而进入70-80年代后,诺贝尔基金会也随着市场的变化,投资变得相当多元化。除了股市、固收类、不动产,还开始涉猎一些期货、期权、私募股权等另类资产,投资范围也囊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士,使得奖金总资产不断攀升,到2014年,奖金总资产已经达到38.7亿克朗。实际价值相较于成立之初翻了226%。
经过不断的尝试,而今的诺贝尔基金,资产配置比例也基本比较稳定。大致的投资模型为:
股票投资50%。主要以财富增值为目标,进攻性强,博取高收益。
另类投资30%。比如股权投资,仍以财富增值为目标,进可攻,退可守,让整个组合收益更为稳固。
固定收益类投资20%。主要进行风险防范,以财富保值为目标。
基于这个模型,基金会每年都会委托和直接投资,并根据投资产品的特征,寻找合适的替代产品。而每一部分在占比上,也会根据大环境做出10%的上下浮动。合理的资产配置、全球化分散投资、拓展另类投资,可以说让诺贝尔基金会在漫长的历程中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
从图表上看起来,2000年左右拿奖金的诺贝尔获得者最划算了。
为了让收益足够支撑奖金发放,基金会设定了投资收益目标——去除通胀因素之后达到3.5%。这个目标要高于每年诺奖用于发放奖金占基金总额的比率。而最近几年,诺贝尔基金的收益回报率远不止于此。2014年,诺贝尔基金甚至以16.5%的回报率超额完成任务。
为了保证本金,诺贝尔基金每年还会将投资净收益的10%还会归入本金再投资。不仅如此,诺贝尔基金会还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当年的诺贝尔奖金。比如为什么去年奖金比今年少?除了通货膨胀,降低奖金来减少本金损失,也是重要原因。此外,诺贝尔基金会还设有应急的准备资金,即使在连续两年没有获得投资收益这种极端情况下,依然能照常发放奖金而不必动用本金。
所以,在原始基金雄厚的基础上,不动用投资本金,通过每年的收益留存来保存本金的实际价值,这种永续的资产管理模式对诺贝尔奖的百年成功运作功不可没。
作者:百万资金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