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依托盘龙MoreLife平台推出“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以“文化+旅游”的模式,在全省首推了古建筑修缮研学之旅,盘龙区文管所的专家老师首次带领市民走入修缮现场、了解古建筑的修缮工艺及过程。
“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
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共带领200余名文物及古建筑爱好者参观、了解了10个盘龙区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古建筑,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让更多市民感受到盘龙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更加关注盘龙文化的传承及文物的保护,以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我在盘龙修文物”系列活动
如今,一年时间已经过去,据盘龙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那些正在修缮的文物已经陆续完工验收,将以更好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盘龙君当然要第一时间带大家去一探究竟,走进盘龙文物,走进盘龙历史,看古迹、听故事,感受生活在盘龙的幸福。
龙头街11号传统民居
— 雕梁画柱的“一颗印” —
龙头街115号民居始建于民国,是典型的老昆明“一颗印”建筑,由正房、过厅、前院南北厢房、后院南北厢房及前后院天井组成,窗花雕刻精美。
修缮前的龙头街115号民居
修缮前的龙头街115号民居屋顶长满杂草,门窗破旧,梁柱上的部分花纹已经模糊,有的挂落已经没有实体。
修缮中的龙头街115号民居
修缮团队在修缮过程中,对照资料中的图片对很多损坏的地方进行了一比一还原,采用的工艺也是传统工艺,不含任何现代化技术。
现在的龙头街115号民居
现在的115号民居已经修缮完毕,走入其中温暖明亮,窗框的雕花精美绝伦,由内到外都充满历史感。现在这里不仅有助于从更深层次理解传统民居的精神和内涵,更对后人研究云南地方建筑特色提供了重要依据。
陆子安宅院
—中西合璧的私人别墅 —
陆子安宅院建于民国时期,砖木结构,立面元素丰富。系时任云南省财政厅厅长陆崇仁(号子安)为躲避日军轰炸而建的别墅之一。
修缮前的陆子安宅院
陆子安宅院的建筑是以墙撑梁,修缮前整个屋架已经垮塌,但宅院平面布局及建筑墙体保存较好,旧时风貌尚存。
修缮中的陆子安宅院
陆子安宅院的修缮也是采用传统工艺,墙体砖块之间用的是和原本一样的特殊泥浆,粘力极强又不失环保。过程中又一层层剥离墙体进行研究,还原了本来的色调。
现在的陆子安宅院
现在的陆子安宅院可以说是一座小清新的别墅。你难以想象在那个时代就有这么前卫的配色,浅灰色的砖瓦和深蓝色的门窗,看起来好像没有旧社会的痕迹,但是内部中西合璧的构造,一下子就让人找到了年代感。
文明街11号欧式宅院
— 古典华贵的欧式宅院 —
欧式宅院是典型的三房一照壁式二层楼房,建于1922年,整体建筑雕梁画栋,挂饰精美,做工非常考究,雕刻工艺精湛。原为滇军旅长欧阳永昌所建私宅。
修缮前的欧式宅院
欧式宅院的前身是盘龙区文化馆,历代以来的修复都不完全,以至于有的地方已经没有原来的风貌了,又因为一直为政府使用,整体保护较好。
修缮中的欧式宅院
针对欧式宅院主要做了揭顶维修,在修复顶部的同时又要保护珍贵的手雕木门和法式彩绘玻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现在的欧式宅院
现在的欧式宅院很轻易就能辨别出来是旧时期产物,繁复的雕花和无处不在的西式复古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结合在一起,穿行其中能感受到西式贵族与古代千金的一种奇妙融合。而欧式宅院的建筑价值、文化积淀也越来越珍贵。
截止到2019年,在盘龙区文管所的努力下,盘龙区辖区内的近10个文物点已完成了修缮,这项工作不仅让盘龙区的文物再次“重获新生”,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文物长久地保存下去,为后世留下珍贵的遗产。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盘龙区文管所将继续进行辖区内文物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让辖区内的人民群众更加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让在盘龙生活的人充满自信、充满幸福。
主办/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
策划/信息岛传播&鹿鸣文化
执行统筹/陈昉
审/潘璇 贾杰
文/张倩
图/李凯毅 张倩
编/贾杰
设计/张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n70_G4BMH2_cNUgygA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