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太快!猪肋条18元一斤,排骨28元一斤,网友们表示吃不起了

2019-08-09   我会种

猪肉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其价格涨跌也备受消费者关注。近期有北京网友表示市场的猪肉价格连续上涨,对此,小编在深圳超市看了一下,普通的猪肋条肉都18元一斤了,前排骨更是28元一斤,最近刚刚买得起水果,却发现猪肉又吃不起了...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7月份以来,全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7月29日至8月4日,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为19.28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44%,较去年同期上涨42.39%。白条肉平均出厂价格为24.62元/公斤,较前一周上涨2.03%,较去年同期上涨36.93%。

关于猪肉的价格变化,感觉一直是一个周期性运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为什么最近猪肉价格上涨厉害,小编尝试整理了几点原因,大家也可以多批评指正。

由于生猪源头的价格成本传导,市民普遍反应猪肉看涨明显也就不奇怪了。那么,猪肉涨价背后还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呢?

一、立秋前后贴秋膘的“节日效应”,是拉动猪肉阶段性上涨的原因之一。通常的情况下,生猪的批发价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都会出现上涨,出现一个阶段性的高点,今年貌似还提前了。

二、还有一点,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是促使猪肉价格上扬的一大原因。

三、去年四季度以来,生猪和能繁母猪的产能持续下降,猪肉市场供给偏紧的效应近期开始集中显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供需关系将持续紧俏。关于这一点,从亿欧网的一篇文章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自2016年环保政策趋严以来,猪场大面积被拆迁,因而无法补栏致使生猪存栏量持续下降。从2018年6月开始爆发的非洲猪瘟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现象,从下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自2018年9月开始,生猪存栏量出现断崖式下跌。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6月,生猪存栏量24207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376万头,同比分别下降25.8%和26.7%。

有人可能会问,增加猪肉进口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并不一定。一方面,我国猪肉进口的份额相较于消费总量而言,依然是杯水车薪,2018年我国消费了5539.8万吨猪肉,进口量仅占2.2%。另一方面,据美国农业部数据,过去三年全球猪肉出口量均维持在 800 多万吨的水平,我国生猪存栏量下降已经超过25%,所以即使出口份额全部供应我国,依然无法填补供给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不像2008年爆发猪蓝耳病之后很快就出现了针对性疫苗,非洲猪瘟的疫苗还迟迟没有出现,因此历次猪周期中,价格上涨致使供应增加的逻辑可能不会出现。本轮猪周期很大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生猪出栏量持续下降,猪肉价格超出市场预期,出现超级猪周期,即生猪价格的最高点超过以往的最高值,同时生猪高价的持续时间超过了以往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