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3岁的女性患者,“阵发性干咳2年”前来邱忠民主任门诊就诊。干咳以白天为主,进食后明显,伴有咽痒,反酸、烧心、嗳气,但没有鼻塞、流涕和鼻后滴流感。她不吸烟,无职业暴露和粉尘接触史。查体咽部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胸片、肺功能和支气管激发试验正常,后通过多通道食管阻抗-pH监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这种在进餐过程中或是餐后比较高发的咳嗽,困扰好多人。为此,小编采访了上海市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邱忠民教授,他说这类咳嗽和饮食习惯密不可分。
“这类咳嗽多在冬季高发,主要是冬季饮食比较丰富,吃得过多、过饱、过多肥甘厚味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反流进入食管,食管受到刺激,引起食管-气管的神经反射连带刺激前面的气管,最终刺激到咳嗽中枢,出现咳嗽。”邱忠民教授介绍,在欧美国家,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仅次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第三位慢性咳嗽常见病因,约占慢性咳嗽的10%~40%。而在我国,近年来诊断的此类咳嗽日益增多,已占到慢性咳嗽的4.6%~20.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食管反流病,又称为反流性咳嗽综合征,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高龄、男性、吸烟、肥胖、酗酒、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或抗胆碱能药物、体力劳动、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家族史。
咳嗽为干咳或有少量白色黏痰,常发生在日间,以餐中或餐后明显,入睡后大多消失。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不同的是,夜间无咳醒可作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点。进食酸性、油腻食物,以及处于直立位或体位变换时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
除咳嗽外,40%-68%的患者可伴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胸痛、嗳气等典型反流症状。一般来说,酸反流为主的GERC患者反酸和烧心症状较常见,而嗳气则多见于非酸反流为主者。
伴有反流性咽喉炎者,可有咽喉不适、鼻后滴流感、咽喉梗阻感、异物感和频繁清喉动作,甚至可伴慢性鼻窦炎。
邱忠民教授介绍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的表现,缺乏消化道或其它食管外症状。
1、戒烟酒,体重超重患者应减肥;
2、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进食后不宜立刻平卧;
3、避免饮食过饱。少食酸性、辛辣、油腻和高脂高热量食物,如薄荷、巧克力、洋葱等;
4、尽量不饮用浓咖啡、浓茶、酸性饮品;
5、少喝碳酸饮料,避免气体诱发或加重病情;
6、尽量避免可能加剧反流的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茶碱和黄体酮等;
7、睡眠时高枕卧位或抬高床头有助于减少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