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在深夜点开这篇推送

2019-09-06     第十电影

如今,美食类纪录片越来越多了。

从严肃活泼的《舌尖上的中国》到烟火浓厚的《人生一串》,从地区特色的《寻味顺德》到辐射世界的《风味人间》……只要开着视频,就不愁饭不香。



随着美食纪录片的井喷,想做到独树一帜绝非易事。但2018年,偏偏有一部纪录片在火锅烧烤串串香中杀出一条血路。它就是主打小清新风格的《水果传》。

五颜六色的水果,本就具备视觉冲击力。在4K摄影+航拍+延时摄影的加持下,各式各样的水果显得尤其动人。好看又好吃,口水与收视齐飞,助力《水果传》在美食综艺里脱颖而出。

时隔一年,《水果传 第二季》回归。

在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以外,又有怎样的突破与惊喜呢?

《水果传 第二季》的第一期主题为“穿越时空的我”。

顾名思义,“我”以第一人称指代水果,本集围绕着水果的前世今生展开。

亚马逊雨林的巴西莓,是当地人最爱的水果。



剥开厚厚的外壳,它的果肉只有1mm,取食不易。人们以传统方式把它制成果酱,拌在木薯粉或酸奶中食用,既增加了饱腹感又营养丰富。



若干年前,巴西莓还不是这种醒目的颜色。为了吸引鸟类来迁移种子,它慢慢进化成紫黑色。鸟儿衔着果实,飞到其他土地,让巴西莓的种子在别处生根发芽。



近几年的水果界新秀牛油果,成为健身食品前也有一段渊源。它起源于中美洲的热带雨林,牛油果巨大的种子能突破层层阻挠,拔节而上接触到日照。



1400万年前,牛油果是美洲巨兽大地懒最爱的食物。消化果肉后,牛油果种子会被完整排出,分散到大地懒所到之处。



大地懒灭绝多年后,人类终于接手了牛油果的命运,开始挖掘更多的品种,并把它们带到城市和餐桌上。



第二期主题为“我的生命密码”,关注了水果的演化历程。

菠萝蜜是一种不那么娇贵、生命力很强的水果,因此人们对它采用了粗放式养育。



令人意外的是,大大的菠萝蜜和小小的桑葚居然是同属桑科的亲戚!无数朵微型小花,发展为膨大的聚花果。一旦成功授粉,就能结成果实。


千万不要在深夜点开这篇推送


成熟的菠萝蜜成为了备受欢迎的水果,未成熟的菠萝蜜则有奇妙的用途——被当作“假肉”。它的纤维与口感和肉类相似,佐以调料品,可以替代肉食。斯里兰卡最著名的餐厅,就出售咖喱菠萝蜜汉堡,味道一如猪肉或鸡肉汉堡。

和上一季相比,《水果传 第二季》转变了纪录片的主角。

第一季中,强调人类爱吃的各种水果,人类为主体,水果为客体。

第二季,则让水果成为了主体。无论是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演变迁移、饱人口腹都是它生命中必经的历程。



横向比较变为纵向比较,加大了科普力度。当纪录片讲述水果的前史时,采用了小清新风格的动画形式,让叙述变得更为直观。



第一季的水果大多局限在国内,本季却走访了六大洲。不同的水果引出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故事,加深了文化内涵。水果不单纯是餐桌上的消耗品,还见证了人类的劳动、情感与故事。


(杏仁核做成的心形项链)


《水果传》两季间有所发展,也有所保留。贯穿两季的创作理念并未发生变化:让纪录片去厚重化,以年轻活泼的画风吸引到更多年轻观众。

这也是近几年纪录片的整体转向,逐渐撕去高冷的标签,以平民化的视角,去贴近观众的口味。B站大热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人生一串》都以诙谐轻松的姿态,赢得了年轻观众的青睐。

《水果传》同时满足了三重需要:拍摄主体好吃,记录画面好看,叙事方式好玩。

4K超清的拍摄设备,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了水果的诱人。每一处记录,都是对水果色彩、肌理、纤维的360°全面展现,是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而诗意中不失活泼的解说词,也迅速调动了观众的兴趣。细细品读台词,会发现它在书面文艺腔和生动口语腔中把握到了微妙平衡感。

从精巧的内容来看,主创团队对水果怀有敬畏之心。这群水果猎人们以拟人的口吻为其拍片立传,为我们展现了五彩缤纷、活力四射的水果世界。

观看本纪录片之前,请一定牢记来自主创人员的温馨提醒:观看时请保持房间明亮并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在手能够到的范围内备好水果,以免“观后可能魂不守舍,有口干舌燥之渴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a4TNm0BJleJMoPMCg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