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成绩单”,你会发现,传承和创新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学科61年来的发展“主旋律”。1958年,该科首创大剂量维生素C疗法使急性克山病心原性休克的死亡率由86%下降到5%以下,被誉为我国克山病治疗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1962年,该科完成了国内首例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70年,该科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1976年,该科为一位心动过缓患者安装了西北首例心脏起搏器;2001年,该科被命名为“国家新药临床试验基地”;2010年,该科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2011年,该科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地方病重点专科”。一颗颗科研探索的硕果,是专家学者们呕心沥血的心血,一次次临床应用的成功,是白衣战士们孜孜追求的结晶……
国内首家整合心血管病医院诞生
今年4月17日,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学科再次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梦想。经过两年多的积极筹备,由该院心血管内科和心血管外科共同组建的国内首家整合心血管病医院——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在大明宫院区全面开诊。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副校长颜虹、省卫健委领导安海燕、省保健局副局长肖刚、西安市卫健委副主任薛琳莉等领导为这所外界寄予期望的医院开诊揭幕,对这所医院践行国家医改政策,服务百姓健康的初心给予厚望。
据悉,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以心血管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攻方向,整合心内科和心外科的现有优质医疗资源,以病人个体化诊疗为目标,实现临床、教学、科研、护理、管理一体化。院区批准床位385张,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大型检查、检验设备10余台,以满足冠状动脉和主动脉CAT成像、肺动脉CTPA成像、心肌CT和MRI灌注成像及临床检验需求。通过HRP、HIS、LIS和PACS,实现与医院本部财务、检验、影像、医疗资源、物资、管理的互联互通,是医院本部优质医疗资源的同质延伸、拓展、提升。
心内科——西北实力雄厚的心血管病介入诊治中心
翻开交大二附院的院史发现,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8年,是西北地区开展介入性诊疗技术最早的学科之一。1979年,该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博士学位授予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心内科有医、护、技人员200余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4人。近5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培养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30余人。心内科目前开设心衰门诊、康复门诊、房颤门诊、冠脉介入、起搏器程控随访门诊等5个专病门诊。一期设立5个病区:包括1个CCU病区、1个VIP病区、3个普通病区,开设3个导管室和1个杂交导管室,设立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心衰中心和心血管随访中心。
整合心血管病院院长 郑强荪教授
此次成立整合心血管病院,心内科将稳步推进四个中心——房颤中心、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的建设,其中房颤中心及心脏康复中心、心衰中心已经通过国家认证,同时被授予陕西省第一批省级心血管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专业化的心血管病随访中心为冠心病介入术后、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等各类患者提供定期、专业、规范的医疗随访,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心外科——西北领先的心脏外科诊疗中心
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1954年,他们完成了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1956年,他们完成了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962年,他们完成了首例低温麻醉心内直视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70年,他们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1980年,他们与美国LDS医院医疗队合作完成首例二尖瓣置换术……多年来,该科依靠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强大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实力,发展成为西北极具实力的现代心脏外科诊疗中心。
心血管外科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套心脏外科医疗设备,其中包括Sarn’s 8000 型人工体外循环机,多台Philip心脏监护仪,德国产Drug呼吸机,瑞典产AVL OMNI 血气分析仪,洗血球机及进口手术器械,并配有先进的百级净化专用手术室及重症监护病房。科室与美国LDS医院华盛顿心脏医疗中心、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心脏中心、澳大利亚王子医院心血管中心进行长期合作,先后有多名医师出国进修学习,医疗技术紧跟国内外先进水平,有效保障了心脏外科疾病的诊治质量。
病例讨论
心外科主要开展婴幼儿先心病、冠心病、瓣膜病及大血管的手术治疗,形成了独特的专业特色。近年来,该科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基金等7项基金资助,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研究生30多名。目前,科室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人才梯队和专业机构设置齐备,技术实力西北领先的心脏外科诊疗中心。
愿景——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心血管病医院
西安交大二附院院长李宗芳表示,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的开诊,是交大二附院“一院四区” 规划蓝图迈出的坚实一步。医院将以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为定位,把整合心血管病院建设成医德高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的医疗机构。整合心血管病院将秉承二附院生命至上、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建院宗旨,着力打造一个百姓放心、国家满意、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专科医院。
心外科主任裴斐教授正在查房
省卫健委领导安海燕希望整合心血管病院持续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始终秉持“高起点、高品质、高疗效”的发展思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创新谋发展、以品质创品牌,努力发展心血管病专科医疗特色,引领陕西乃至西北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发展。
西安交大二附院整合心血管病院院长郑强荪教授说,在这样一个拥有61年建科历史的学科工作,每一位医护人员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责任感。每天迎来送往的患者络绎不绝,这是患者和社会对我们的一份信任!在心血管疾病依然高发的今天,更鞭策我们戮力齐心,开拓进取,建设一个国内顶尖、具有世界先进诊疗水平的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为陕西百姓的健康,为健康中国、健康陕西建设贡献一份力量。通讯员 买秋霞 现代保健报记者 门孝成
心血管内科学科优势
电生理与起搏专业
该亚学科是西北地区实力雄厚的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之一,病区设床位55张,专家6人,科室硬件设施一流,医疗设备先进。在学科带头人郑强荪教授的带领下,该亚学科在心电生理学领域,尤其是复杂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和卓越疗效。该专业率先在国内成功开展了房颤的心外膜射频迷宫术治疗,在房颤射频消融方面取得显著疗效,有效提高房颤患者的诊断率、治疗率,改善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房颤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和死亡率。该亚学科先后开展了西北首例经希氏束起搏术,西北首例疤痕相关房扑及心内超声指导下房颤消融术,陕西省首例希氏束起搏改良CRT-D治疗等尖端医疗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2018年,该专业顺利通过国家认证成为“中国房颤中心”,同时作为“陕西房颤中心联盟”理事长单位,科室将以提高区域整体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
冠心病及冠脉介入治疗专业
该亚学科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融无创与有创协同治疗于一体的心血管病诊治中心。病区设床位55张,专家6人,科室硬件设施一流,拥有2间独立导管室,配备冠脉内旋磨、IVUS、OCT、FFR等先进设备,年完成冠脉介入量5000例以上,尤其是对于左主干、慢性闭塞病变、复杂分叉等高危冠脉病变具有极高的救治水平。2017年7月,西安交大二附院胸痛中心正式成立,协同西安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和西安各区数家医院、社区医疗机构等共同组成的胸痛急救网络,已经发展50余家网络医院,实现120院前急救和医院院内抢救的无缝衔接,实现大型综合医院和120急救中心、社区医院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救治;做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为院内救治的准备工作赢得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同时,该科还拥有独立的冠心病重症监护室,具有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临时起搏器、床边血液透析、床边心脏监护系统、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床边心肌酶及INR监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脏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有丰富的抢救经验,长期承担着周边地区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
介入手术
高血压 心衰和心脏康复专业
该亚学科是西北地区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高血压、心衰和心脏康复中心,也是国内最早开展高血压研究的单位之一,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重大项目分课题科研项目,对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临床及陕西省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病区设床位55张,专家6人,在心衰诊治方面,传承多年来心肌病发病机制及心衰防治的专业特色,为地方性心肌病(克山病)患者开通优先收治的“绿色通道”,是国家地方病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心衰中心”建设单位,开设心衰专病门诊,开展心衰规范化救治与随访、重症心衰患者超滤治疗、心衰的三腔起搏再同步化治疗等,居省内领先地位。在心脏康复方面,率先在省内开展心脏康复治疗,为国家首批“心脏康复中心”及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陕西联盟主委单位,开展冠心病支架术后及心衰患者心脏康复治疗,组建“支架人生俱乐部”“房颤患者俱乐部”“心衰患者俱乐部”,为心血管病患者提供预防-治疗-康复全方位优质服务。
心血管外科学科优势
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该项技术避免了心脏停跳带来的心肌损害,降低了手术风险,扩大了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治疗范围,特别对于高龄患者、合并有全身其他疾病患者、心功能低下患者,使手术治疗冠心病成为可能。
医护人员与明星和患儿合影
心脏不停跳单双瓣膜置换术及瓣膜成形术 可适用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退行性变,避免了心脏停跳带来的心肌损害,使心脏手术心肌损害降到最低点,有效保护了病人的心功能,尤其对心脏功能较差、病情严重、手术时间长的病人可大大提高手术安全性。
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 成人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复杂性先心病,如法乐氏四联症、完全性房室管畸形、Ebstain’s畸形,大动脉转位等。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中采用小切口常温体外循环持续冷晶体心肌灌注,大大降低了低温体外循环所带来的全身及肺部并发症。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避免了对心肌的损害,以上技术有效保护了心脏功能,使病人手术更安全,减少了并发症,减少了住院费用及时间。尤其在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经导管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 该手术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导管植入人工瓣膜,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开胸及体外循环、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不能耐受或不愿外科开胸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存希望。
护理团队
先心病微创介入治疗 针对结构性心脏病,科室已常规开展了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封堵、室间隔缺损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等微创手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大血管外科及介入治疗 开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及介入支架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静脉滤网及支架植入等。
门诊大厅
其他先进技术 自体输血技术采用小切口,应用洗血球机设备,达到部分心脏手术不输血或少输血,减少输血并发症;开展心内直视下或胸腔镜小切口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体外辅助生命支持等先进技术。
整合心血管病院专家团队
心内科专家简介
郑强荪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院长兼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HRS、AHA、APHRS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和胸痛分会常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反搏分会主委和心律分会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工作委员会副主委等30多项职务。2011年特聘为中央军委保健专家。从事临床及心血管内科专业30余年,率先在国内开展房颤的心外膜射频迷宫术治疗,开展的希氏束起搏及疤痕相关房速、房扑的电生理及消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荣获“中青年起搏电生理突出贡献奖”、“中国心血管杰出贡献奖”、“中国心律学杰出贡献奖”、交大医学部首届“名医”称号。
董 新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现任陕西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委、冠心病介入治疗学组副组长、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
宋安齐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陕西省康复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脏神经官能症诊治。
魏 瑾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暨陕西联盟主委,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常委,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韩振华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常委、心内科学会冠心病介入组委员。在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擅长CRTD、PCI、三维射频消融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邓 捷 心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复杂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等诊疗技术。
张超英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副主委、高血压学组副组长、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委、老年病学会副主委、省保健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多项任职。精通心血管病理论,对心血管疾病诊治经验丰富。
段宗明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省医学会心内科分会常委、全科医学分会副主委,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电生理专委会主委。 擅长心肌病、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的诊治,在心脏起搏、冠心病介入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王聪霞 博士、教授、博士导师、二级主任医师、西安交大校级名师。曾任心内科副主任。精通永久起搏、冠脉支架术,熟悉射频等手术,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具有较高造诣。
李丽君 一级主任医师、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名医。留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查尔斯心胸专科医院及德国柏林心脏中心/MDC。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血管危重症救治方面经验丰富,有丰富的心脏超声经验。
张明娟 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全科医师学会、心血管学会高血压学组委员;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电诊断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省保健协会慢病管理委员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
高登峰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曾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学。擅长心内科常见病诊治、危重症抢救及冠脉内介入治疗,专注于高血压的临床与研究,曾获省科技一、二等奖各一项,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
丁抗宁 副主任护师,心血管病院(大明宫院区)总护士长,陕西省护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参与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院基金及新技术新疗法各1项,西安交通大学临床新技术1项。
王 蓉 副主任护师、硕士、心血管内科护士长。现任陕西省护理学会门诊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疾病护理、护理管理、护理信息化建设。获2012年度陕西省“感动患者的健康卫士”,2017年度陕西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心外科专家简介
裴 斐 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学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副主委、陕西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体外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心血管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的外科治疗。在小切口、微创外科技术方面有深入研究。应用体外循环及心脏不停跳等微创术开展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的外科治疗效果显著。
王永亮 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心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40年。主要从事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上世纪90年代率先开展大血管病的手术治疗,开展“左心转流下降主动脉切开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和“降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等。主持完成新技术、新疗法两项。
张 军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心胸血管外科学会委员 。从事心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主要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及后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尤其在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右室双出口、二尖瓣、主动脉瓣瓣膜置换及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 立 西安交大二附院客座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美国华盛顿DC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医生。从事心脏外科的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完成了包括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等心脏辅助装置置入治疗心衰,大血管置换手术以及冠心病,瓣膜病等的一系列心脏的外科手术治疗。在冠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应用心脏不停跳技术实行冠脉搭桥手术,累计完成手术近万例,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