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繁华街道大多相似,然而老街巷却每一条都足够独特,它们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承载着城市记忆。在南京,有很多这样有故事的老街巷,它们是生动的城市之歌,也是可以触摸的城市历史。《城市记忆》系列将带领大家一起探访这些老街巷背后的故事。第十七期,我们来讲讲桃叶渡的故事。
十里秦淮,风月正好,都说河边桥下“一半才子,一半佳人,一半贡院,一半烟花”,良辰美景下的浪漫回忆总是牵动人心肠,桃叶渡的故事亦是如此。
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
六朝的水流淌千年,孕育的不止是两岸花繁叶茂,还有一段美好的恋情。
在古渡口处保存的王献之真迹(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作为南京古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桃叶渡自始至终都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六朝到明清时,它位于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人来人往非常拥挤。在这样一处江南风景中,一个名唤桃叶的女子却总因渡口风浪太大而心生胆怯。此时,她的丈夫,大名鼎鼎的东晋书法家、画家王献之,为她写一首《桃叶歌》。
古桃叶渡内景色秀丽(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听着诗中“桃仙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叶感动不已,也不在恐惧,佳话由此诞生。
除此之外,桃叶渡的来源还有一个说法:在东晋时期,秦淮河与古青溪水道两条河的两岸栽满了桃树,春天到来时有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景,春风把桃花吹落在水面上,渡船的艄公望着满河的桃叶,谓之曰“桃叶渡。”
之后,不少文人墨客到桃叶渡游览颂词,增添了古渡的浪漫色彩,美丽的传说越来越多,情侣们也会到桃叶渡私定终身。
今宵酒醒,渡口已成往事
桃叶渡,即为渡口,怎能无船?可实际上,现今的桃叶渡成为了景区,大多只供观赏。
从阶梯下即可达到渡口观赏秦淮河(实习生 倪嘉欣摄)
住在乌衣巷,生活在南京几十年的皮爷爷告诉记者,桃叶渡这一片全部翻新过,以前是小平房没有景区栏杆,会有船摆渡,现在拉直了路,渡口不再停船,只特殊时期时会有戏子出来表演。
秦淮河上的桃叶桥静静伫立(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正在向天津游客介绍鸟类知识的皮爷爷(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退休的皮爷爷为数不多的爱好就是遛鸟,闲来无事,便会来到秦淮河岸上的桃叶桥听自家鸟的脆鸣,桥对着桃叶渡口,有不少爱鸟的老人会拿着爱宠,到这里听听鸟叫再看看景色放松。
记者探访发现,虽然桃叶渡不能再乘船,但是在来燕广场、夫子庙、江南贡院等地,游客还是可以根据需要付费坐船游览秦淮景色的。
一方秦淮水养一方人
桃叶渡街道入口(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街里巷道,和渡口有什么关系?原来,在紧挨着桃叶渡的西边有个同名街道,可以说,这里的老居民是秦淮河水滋养大的。
桃叶渡南口与桃叶渡景区紧邻(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与桃叶渡景区不同,桃叶渡街名气没有那么大,却更具烟火气。叫卖声从小区、商铺中不时传出,桃叶渡小区的李贵芳说:“住在桃叶渡是我的幸运,下楼可以买生活用品,再往西走是夫子庙,往东走几分钟就到了桃叶渡景区,生活游乐两不误。”
在桃叶渡的两侧,卤菜点、面包店、棋牌室取代曾经的老磨坊,日复一日的周转。
街道两侧的便利店(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开在市井里的烘焙坊(紫金山记者 张志月摄)
舒食烘焙坊的店长王琼莹觉得比起河边渡口旁,她更喜欢桃叶渡街,来来往往的游客让她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
桃叶渡临水小道(实习生 倪嘉欣摄)
赏桃叶歌烹六朝气韵,听团扇曲啜千古风流。斯人已故,旧景不在,故事仍然久传不衰,步行在桃叶渡渡口,赏邻近脉脉含情的秦淮河水,连迎面的风都温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