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给5岁儿子蒸包子,就离开一会的功夫,再见儿子时宝妈笑抽了

2020-08-04   育儿育儿双千柔

原标题:妈妈给5岁儿子蒸包子,就离开一会的功夫,再见儿子时宝妈笑抽了

文/孕婴帮,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短视频的内容:妈妈准备蒸包子,在和好面团后,宝妈需要再去取一些面粉,5岁的儿子乖乖待在一边。但是等妈妈取完面粉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围在面盆旁边,双手却被埋在面团里,怎么用力两只手也抽不出来。看到这场景让宝妈没法淡定,宝宝眉头紧皱的样子让妈妈哭笑不得。最后妈妈帮宝宝从面团中抽出来,洗干净了手。看完这个视频,帮妈笑得合不拢嘴,网友纷纷评论到:“这画面太美,让人哭笑不得!”

这让我想起这样一个短视频的内容:妈妈准备蒸包子,在和好面团后,宝妈需要再去取一些面粉,5岁的儿子乖乖待在一边。但是等妈妈取完面粉回来的时候,发现孩子围在面盆旁边,双手却被埋在面团里,怎么用力两只手也抽不出来。看到这场景让宝妈没法淡定,宝宝眉头紧皱的样子让妈妈哭笑不得。最后妈妈帮宝宝从面团中抽出来,洗干净了手。看完这个视频,帮妈笑得合不拢嘴,网友纷纷评论到:“这画面太美,让人哭笑不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么一个笑话:婆婆告诉儿媳要和面,面和到一半,媳妇发现面团有点软,婆婆告诉她再放点面,后来又发现面有点硬,婆婆大喊说放水。结果儿媳说的和面盆已经放不下面团了。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帮妈举这个笑话的意义在于说明,不只是孩子,成年人也会有很多“麻烦”,而且无论“大人”多大,都有让家长不省心的存在。家长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帮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对待孩子的“调皮”,家长们应该如何来解决呢?

首先大喊大叫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这是因为宝宝还小,淘气调皮是孩子的天性,如果采用严厉的措施会吓到孩子,扼杀宝宝的创造性和活力。并且,如果宝宝处于一个危险的处境,大喊大叫会惊吓到孩子,从而做出无意识地举动,加大危险的概率。

其次,善于从“事故”中找到教育方法。国外有这样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因此这就需要爸爸妈妈们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多往好处考虑。比如从“面团事故”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懂得包子是怎么做出来的,面团可以变成任何我们想要的样子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宝宝离开自己的视线太久,这关乎宝宝的健康与安全。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渴望接触所有的事物,并且脑海中没有一点概念。如果孩子接触的不是面团,而是一些危险物品,这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的。也就是说,如果家长必须要短时间离开宝宝,请务必保证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

看完今天的分享,爸爸妈妈们如何看待宝宝独处时的小“创作”呢?你家宝宝有哪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经历呢?请一定分享给我们哦,你的快乐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我们致力于汇聚每一个小家庭的趣事,为宝宝的健康茁壮成长护航到底!心动不如行动,每一件都算数哦!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