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掠夺的佛门珍宝——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陶罗汉

2019-10-13   易水渡

来源:易县文化旅游

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罗汉组像,这组罗汉在解放前就全部流失到海外各博物馆,所以建国后大家都不甚了解。但在海外却一直被强烈关注着,关注的程度在中国艺术品中是少有的。

其原因据说是因为这组罗汉的高度写实性与宗教美的结合能够在西方引起共鸣,这不同于其它风格的中国艺术品。这组罗汉到底是十六尊还是十八尊,目前还不能确定。

因为当初流失的过程中,我们中国的学者没有参与,参与的都是奸商和愚民。每一尊大小比真人略大。外国学者初定为唐代,以为是唐三彩。现在公认为辽代。

这批罗汉在盗运过程中即有严重损坏现象,甚至有些片瓦不存,所以无法确知尚有几尊存世。目前能搜到的图片资料包括:大英博物馆一尊、纳尔逊与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一尊、吉美博物馆一尊、大都会博物馆二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尊(头后补)、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一尊、柏林人类学博物馆一尊(二战中被炸,永远消失)。就是说,已知存世的有七尊。

吉美博物馆一尊

三彩陶瓷佛像意义在于宋辽其制作的写实,精美,比同时期木雕佛像少见得多,当年这样大型佛像的制作十分困难,推测应该为辽晚期皇家定制,最主要的是其上色彩绚丽多样,完全保留当年色彩!这也是木雕佛像多数后彩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上世纪20年代在国外见到八佛洼辽塑罗汉时,对其评价极高,称其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最精作品。所惜这批足堪代表唐代以来雕塑写实之美最高成就,堪称后人无法企及最高典范的宗教美术巅峰之作已经全部流散异域,国内早已荡然无存。

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一尊

八佛洼辽塑高超的写实成就首先表现在人体比例的恰当和结构的准确上。

中国的匠师通常采用紧锁的双眉、充满张力的面部肌肉、突出的锁骨和肋骨,特别是颈间两条暴突的胸锁乳突肌来表现老年弟子饱经风霜的沧桑之感,然而将美国纽约大都会艺博所藏八佛洼老年罗汉与龙门宾阳中洞北魏时期及敦煌莫高窟第419窟隋代的两身迦叶作比较,就不难发现辽塑结构的准确、写实的魅力(就连按照佛教造像传统塑造的远比常人为大的耳朵,也因为高度写实的面部的衬托,而并未引起欣赏者任何的视觉及心理上的不适)。

大英博物馆所藏的八佛洼罗汉

其结禅定印的一双手塑造的尤其出色,就艺术成就而言,比之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那双倍受推崇的手来亦毫不逊色,堪称绘塑的双璧。

辽代匠师不唯对人体着意刻划、精益求精,于造像的细节处理也殚竭智巧。中国工匠在造像着装方面本有许多出色的创造,如北魏后期发展起来的装饰化程度很高的裳悬座,唐代佛像内衬劫波育并随莲座起伏有致的袈裟下摆。

到八佛洼这些罗汉,已经突破了源自印度的马土腊贴体湿衣和犍陀罗程式化衣褶的旧传统,衣料的质感、肌体的结构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表达,甚至田相袈裟上的图案纹路随衣褶的起伏也作了相应的变化。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一尊(头后补)

八佛洼的辽塑,不仅是中国古代写实艺术的无上瑰宝,更是高僧大德们气韵生动、神容毕真的传神写照。阿罗汉,是小乘佛教的最高果位,证得此果就已经能脱离了六道轮回,进入但享诸乐而无诸苦的极乐世界,教化众生、普渡群迷乃是自觉、觉他的菩萨应负的责任,但八佛洼这些三彩罗汉多作蹙眉沉思之状——既是对现世苦难的反省,又是对芸芸众生的怜悯,在辽代艺术家看来,罗汉不应该只是独自享受智慧带来的法喜的自了汉,更应该是承宣佛法、自渡渡人、精进不懈的“准”菩萨。

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典藏的八佛洼罗汉其所蕴藉的如“受难的基督”般的崇高的宗教美感,竟是如此的憾人心魄,似乎能直指灵魂的最深处——是“民胞物与,天下大同”还是“爱你的邻居更爱你的敌人”呢?

在他那如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哀悼基督”中的圣母一般的眼光中,金钱、权利、地位、享受、恩怨、战争甚至天长地久的爱情——人世间一切的价值和观念都在冰消瓦解。没有丝毫凭借智慧的轻视和嘲笑,也没有任何作为惩罚的责备和鞭笞,到得罗汉身前,更像是犯了过错的子女面对慈祥关爱而又痛心疾首的长辈,莫大的愧疚之情充溢于心胸,选择新的纯净的人生道路——皈依和修行的决心已由此而坚定。即便是不作出家的打算,心中的天平也早已作了向善去恶的倾斜。善哉!善哉!

这是怎样的鬼斧神工,一尊能夺造化之功的八佛洼的罗汉,对虔诚的僧俗信众而言,抵得上千卷万卷承载宗教智慧的佛经!

大都会博物馆二尊之一(年轻者)

大都会博物馆二尊之二(年长者)

波士顿美术馆有一尊,头部为现代补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