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防卫军》:从廉价货到爆款的进化之路

2019-05-15   游戏机实用技术

本文选在UCG465

说起“《地球防卫军》(Earth Defense Force)系列”,大概没有哪款游戏会比其攻击时的视觉效果表现得更加颓废。你可以拿着重型武器疯狂乱射,也可能一招就把巨大的外星蚂蚁轰得四分五裂,同时还能顺手拆掉背后的摩天大楼。

当然,所有场景看起来似乎并不美好,画面效果也并没有那么精良,然而这却是无数喜爱《地球防卫军》的玩家的乐趣所在。“《地球防卫军》系列”至今已经推出了5款正统游戏,而其衍生作品《地球防卫军 铁雨》于前段时间推出后大受好评。

该作也是开发公司进军欧美市场所做的第二次尝试,为此专门进行了符合欧美玩家口味的调整。该系列现在的作品可谓颇受欢迎,然而在一众长期运行的系列游戏中,“《地球防卫军》系列”的初代作品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

对于那些跟随《地球防卫军》初代作品一路走来并且参与了《铁雨》制作的开发人员们来说,没有什么话题比亲自见证这个系列的崛起之路、亲眼看到那个默默无闻的小众游戏成为全球大热品牌更令人津津乐道了。

因为其简陋的布景,粗糙的道具,让“《地球防卫军》系列”常常被比作B级电影,游戏讲述的也是飞碟攻击人类这类颇为俗套的故事。事实上,如果研究过该系列的起源,你会发现“B级片”这个比喻十分贴切。整个系列最初都源于D3 Publisher推出的由一系列特殊预算游戏组成的简单系列。

从90年代末到10年代初,简单系列一直是日本游戏商店的固定产品,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编号线和固定价格点。整个简单系列的目标则是尽可能以最低的花费和最快的速度开发并且发行游戏,早期的简单系列中的游戏往往倾向于对《Shogi》、《Chess》或是《Billiards》之类的经典游戏进行改编,到PS的生命存续末期,游戏类型已经扩展到约会模拟游戏、RPG以及横向卷轴射击游戏,在玩家之中也收获了一批狂热的追随者。

不管如今看来有多么不可思议,当时该公司一年大概会出30~40部简单系列作品。《地球防卫军》的创意最初来自日本的一个小型游戏开发工作室Sandlot。“我们已经开发了太多简单系列游戏,我们非常清楚总有一天创意会枯竭。”D3 Publisher制作人冈岛信幸(Nobuyuki Okajima)说道,“我们已经有了成功作品,像Sandlot这样的外部工作室也开始为我们提供新点子,《地球防卫军》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感觉非常幸运。”

2003年夏天,《地球防卫军》作为PS2平台上简单2000系列中的第31部作品发行。游戏只经历了短短6个月的开发周期,除去两个月的测试和调试,游戏本身的开发时间仅仅只用时4个月,整个开发团队不超过12人。

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工作人员考虑的不是需要增加哪些功能,反而考虑的是如何在最初开发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削减以及游戏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这也是《地球防卫军》制作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开发团队也因此获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权限,甚至不需要与发行商召开讨论会,这在规范的游戏开发流程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在既宽松又紧张的开发氛围中,出现了许多极具创意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今已经成为系列标志的巨型蚂蚁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大自然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造型设计工作。游戏开发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开发人员并没有额外的时间设计原创角色,所以周围存在的一切都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参考。

同样,独特的游戏当然也不会用传统的开发形式,独立的编程团队、设计团队以及美术团队并没有出现,为了赶进度,大家交叉作业,所有内容同步推进,大家互帮互助,尽可能简化工作流程,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完成了游戏开发。

“游戏开发的过程看起来十分痛苦,但我们却很开心。更多的工作人员以及更多的资金确实可以做出更好的游戏,然而在时间紧、资金紧却创作自由的局面下,我们感受到了挑战的乐趣,结果也非常不错。”开发人员回忆道。

就在他们为成果欣喜之时,发行商D3 Publisher却并不确定简单系列的消费者们是否会为游戏质量买单。最终,D3 Publisher决定将当月所有简单系列的营销预算都用在《地球防卫军》上,游戏卖出了150,000多张,远远超出整个系列的平均销量。

在游戏销售获得成功后,D3 Publisher当即决定开发续作,并将其定义为简单系列的子系列。然而当时Sandlot的日程被其他游戏所占,在结束了手头的游戏后,他们才迅速开始了《地球防卫军2》的开发。

在获得稍长的开发时间以及已有的游戏基础上,Sandlot终于能够在续作中专注于增加游戏功能以及内容。因为使用相同的硬件,而且已经有了游戏设计,所以开发人员上手相对容易。《地球防卫军2》的开发任务是前作的3倍,游戏中加入了蜘蛛等新角色,最重要的是,配备喷气背包的可玩女性角色首次在该系列中亮相。

相较于前作,这一次D3P在游戏的营销上投入了更多预算,当然也获得了相应的回报,游戏最终售出超过320,000份。

D3P手握重拳,却无法在北美销售这些游戏。简单系列中的一些游戏在北美的销售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索尼北美分公司则不那么宽容。

“他们不希望出现廉价游戏或是图像质量低劣、画面不稳定的游戏。”冈岛说道。即使是PAL版也受到了平台的诸多限制。为此D3P决定下一作转移阵地,2006年推出了Xbox 360独占版《地球防卫军2017》,不再作为简单系列中的作品出现。当时Xbox的生存状态也十分艰难,然而D3P认为这是“《地球防卫军》系列”进军欧美市场的最佳机会。

这一看起来赌博式的决定最终获得胜利,《地球防卫军2017》在欧洲和北美售出了200,000多份,在日本也获得了130,000的销量。虽然对比之下游戏在日本国内的销量有所下降,然而考虑到当时只有200,000的主机平台基础,仍然有超过五分之三的Xbox 360用户选择了购买该游戏,这样的表现让人惊叹。最重要的是,这一次游戏以正价销售,为D3P获得了更多收益。

后续的游戏开发逐渐进入正轨,2011年,D3P在Xbox 360和PS3平台发行了《地球防卫军 决战昆虫》,同时首次推出了该系列游戏的PC版本。然而成绩却不理想,在日本,甚至很多玩家认为其并不是“《地球防卫军》系列”作品。

2013年,Sandlot回归,开发了《地球防卫军4》,索尼也允许该系列重回PS平台,并且推出了《地球防卫军4.1 绝望阴影再袭》。

一年前D3P在PS4平台发行了《地球防卫军5》。这是第一款为次世代主机设计的“《地球防卫军》系列”作品,然而除了偶尔出现的奇怪的闪光灯效果之外,与之前的作品没有任何差别。基本的图形、不稳定的画面似乎已经成为了该系列的标志。

尽管部分玩家一再抱怨游戏的帧数以及其他的技术问题,开发团队也在努力提升游戏质量,然而更多玩家却很喜欢这份独一无二的粗糙质感。

时隔不久,《地球防卫军 铁雨》来袭。游戏开发公司变成了由推出《WWE》等职业摔跤手游戏而闻名的Yuke's Media Creations。游戏采用与正统系列作品全然不同的世界观,成为了一部全新的《地球防卫军》主题作品。虽然做出了改变,《地球防卫军》吸引玩家的系列核心概念依然还在,在创新的基础上保留了许多老玩家的元素,可以说是兼顾了新老玩家。

游戏发行后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这样一款不尽完美的作品,为什么能从最初的卑微之姿一路披荆斩棘直至今日备受青睐?仔细想来,除了D3P的坚持,大量华丽无脑的场景以及拿着重型武器射爆剧情昆虫的快感才是“《地球防卫军》 系列”的魅力所在吧。

本文选自465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阅读原文

前往微店

购买本期杂志

并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