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每个人想到战争往往都是充满无情去伤痛,也会想战争装备的爆发性,实战性的作用,都会忽略在平常起着重要作用的帐篷。其实在作战中,军用帐篷也是充满作用的,设计的初衷也充满想法。
像在德国,1890年德军就开始使用使用褐色棉府绸布料来搭建方形野战帐篷,1915年改为灰色或芦苇绿色布料。1893年,德军开始将军用防水布作为单兵制式装备,把防水布卷起来放在圆柱形袋子中,然后背在身后。使用时候用几根木棒展开撑起防水布搭建野战帐篷。
早期的帐篷用防水布尺寸为1,60 x 1,60米,边缘有黄铜和镍铁制成的圆形连接孔,后用镀锌铁圆形连接孔。防水布以连接孔相连可以组合成更大的帐篷。而使用这样简易的连接方式大大提高了效率。有了野战帐篷,军官可以在配备桌子和毛毯的野战帐篷中办公,而士兵可以睡在有毛毯的帐篷中,从而避免了在战场上餐风露宿。
1930年,德国开始设计新型多用途军用防水布,起初设计采用意大利1920型迷彩防水布作为蓝本,目的是为了替代一战后留存的方形灰色防水布,后在1931年正式推出31型三角防水布。31型军用防水布使用简单而变化多端,不仅仅用作野战帐篷,也可以作为防水雨披、毯子、担架、泅渡用具或用来伪装士兵和武器装备。另外还有防水布包裹芦苇、草或木板等就可以改成泅渡用具。虽然最后一项功能迷彩伪装并不是其设计主要功能,但因为独特的伪装作用,而在陆军、海军、空军、警察部队和武装党卫队中广泛使用。
31型军用防水布由棉织物制成,表面印染由基本灰绿色、棕壤色和草绿色组成的碎纹迷彩图案。三种颜色分布在底板上,一面为暗色调,一面为亮色调。而迷彩颜色会因为制造年份有所差异。在二战后期(1944-1945年),迷彩印染使用单色调(亮色调)代替双色调。不过也有采用三种棕色色调的迷彩防水布(非洲军团使用)。而武装党卫队方面则使用了春季为绿色、秋季为棕色的季节迷彩设计,同时也提供了少量了一战遗留下的防水布。
1945年,德军开始使用新型六色迷彩图案体征迷彩(Leibermuster),这是国防军以及党卫队最后使用的迷彩图案。因为染料成分里面有碳,所以能吸收一定的红外夜视仪的红外线,从而达到隐蔽自己的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
德国在1932年开始大量生产军用迷彩防水布。到1945年战争结束,德军共为军用迷彩防水布设计20多种迷彩图案。
世界在变化,相信随着时间的增长,军用设备不断改进创新,不管是重中之重的枪支弹药,还是有作用的帐篷都在变得更好使用,使用功能增多,因为“不以物小而不改,不以物大而忽视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