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双料影帝,曾被称为中国银幕第一硬汉,却因被诬陷入狱四年

2019-08-05   娱文娱视

§01

“忠诚于自己的诺言,守得住做人的底线,爱过、恨过、哭过、笑过,方炼成银幕第一硬汉。从奴隶到将军,要走的路或许并不遥远,伤痛中挺直腰杆,才更需要勇气和信念。都说你入戏太深,尝遍了本该是剧中才有的苦难,怎知你爱的执着,宁愿人戏合一却依然无悔无怨……”

这是2017年7月15日播出的CCTV《中国文艺》向经典致敬“电影表演艺术家杨在葆”节目,赠给杨在葆的致敬词。

曾经何时,中国的影视屏幕上奶油小生霸屏,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在葆却被称为“银幕第一硬汉”,他身材魁梧,性格爽朗,为人忠厚耿直,刚正不阿,虽没有当过兵,但却完美地演绎了许多军人等硬汉形象,可以说,他树立了影坛阳刚硬汉的标准。

他是《红日》中那个解放军连长石东根;他是《从奴隶到将军》中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他是《血,总是热的》中处乱不惊的改革派厂长罗心刚;他是《原野》中那个集正气、流气和匪气于一身的仇虎。

也有人称杨在葆为中国的“高仓健”,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与他无缘,刚正不阿、坚忍不拔却是他的形象,他曾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和第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属于双料影帝,可以说,杨在葆是新中国银屏上最具魅力和性格的男演员中的佼佼者。

§02

杨在葆今年84岁,他1935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省宿州市,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只剩母亲、两个姐姐还有他。从小喜欢文艺的杨在葆20岁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因家庭困难差点退学,在姐姐们的支持下他完成了学业。1959年,他毕业后到上海青年话剧团任演员。

1960年,杨在葆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红日》,在其中饰演解放军连长石东根。从那一天起,“杨在葆”这个名字开始与“硬汉”形影相随。初出茅庐的他很快在影坛崭露头角,接连参演了《白求恩大夫》《这是我应该做的》《年轻的一代》《江水滔滔》《大刀记》等影片。

1979年,杨在葆与张金玲合作主演战争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在片中主演始终追求真理、不屈从于恶势力的罗霄将军;1983年,主演《血,总是热的》,成功塑造了改革者罗心刚的形象,凭借该片,他获得第4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7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5年,自导自演剧情电影《代理市长》,在片中饰演敢为人民说实话、办实事的萧子云,凭借该片他又获得了第9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他也参与拍摄了其他影视剧。

在国内影视界刚起步的时候,杨在葆成了最早出道的男演员之一,他在荧幕中的精彩表演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期待,但由于息影较早,所以许多年轻人对他并不是很熟悉。

§03

别看杨在葆在银幕上是硬汉,但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1971年,他被诬陷为“现行反革命”,整整关押了4年3个月。刚入狱时,他向狱警提出一个请求:我能不能申请离婚?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叫夏启英,是他的高中、大学同学,也是上海青年话剧团的演员,婚后有两个孩子,原本十分恩爱。

杨在葆当时想,我不知要坐多少年牢。她还年轻,不能拖累人家。而那个瘦小的女人却坚信他是无辜的,与他不离不弃,在他被捕入狱的4年3个月中,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不幸的是,1983年,在杨在葆拍摄《血,总是热的》期间,久病缠身的妻子患上尿毒症,最终不治去世了。他十分感恩妻子,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家中始终挂着她的遗照,并且一直赡养夏启英的母亲。

在夏启英去世后,杨在葆曾一度拒绝感情。直到许多年以后,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完全独立了,他才再一次找到自己的归宿。

杨在葆与现任妻子陈丽明相识于1984年,陈丽明比杨在葆小22岁,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他们因戏结缘,如今夫妇俩有一个女儿杨小卉,一家人相处和睦。

1996年,命运再一次把灾难降临到杨在葆身上,他与前妻的儿子杨冶天竟然也得了尿毒症,常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暮年儿子患了重病,想想都是可叹的。不过,现在他的儿子积极与病魔作斗争,依然活得很好。

即便这样,杨在葆几十年来从不走穴。如今已经84岁、淡泊名利的杨在葆早已息影多年,他十分喜爱书法,还举办过个人书法展。

杨在葆曾作过一首《自励》诗,启迪自己:扶盔紧甲重出战,未捷中梁断,萧萧长天,短疆立马前,遥望征程路漫漫,滚滚高天寒,扶尊携羔天降难,再踏雄关。

祝福杨在葆老人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