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反欺诈白皮书》发布:60后人均被骗金额最大

2019-10-24   老年生活报

精彩生活·快乐健康

45岁到50岁的70后群体受骗占比超过65%;45岁以上女性的受骗比例远高于青年女性;60后群体人均被骗金额最大。

近日,腾讯110平台发布《中老年人反欺诈白皮书》,交易诈骗、返利诈骗、交友诈骗是排名前三的诈骗手法。白皮书显示,从诈骗受害人群来看,45岁至50岁的70后群体受骗占比超过65%,位居榜首;60后群体更容易落入虚假投资等骗局,人均被骗金额最高。

腾讯110平台负责人袁成艳提示广大中老年群体,在网络使用时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因信息泄漏导致的个人财产、征信等损失。避免轻易下载安装软件、点击陌生链接,转账前必须反复核实清楚身份,明辨真伪。

白皮书也提示,中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中应对如下行为提高警惕:在交友中被蒙蔽陷入“杀猪盘”、被虚假投资利诱、难辨“公检法”身份真伪、被仿冒亲友借钱诈骗、同情心被利用等。

1 案例

营业执照与工作证不能保真

近日,58岁的朱先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一个金融投资广告。介绍中称,“有专业老师分析指导,保证35%的收益。”一开始,朱先生也心存疑虑,但当对方发来公司营业执照、工作证照片等资料后,他开始对这项 “投资”动心。

殊不知,高收益数据只是一个诱饵,诈骗团伙先让朱先生在指定平台做了几次小额投资,小赚一把;等朱先生进行大额投资后,这个指定的平台却再也打不开了。至此,朱先生的投资金额也跟着打了水漂。

2 分析

谨防“先取信再坑人”行为

先获得信任再诱导诈骗,是欺诈中老年人的惯用套路。白皮书数据显示,在这类诈骗案例中,中老年群体人均受骗金额在万元以上,最高被骗金额超过10万元。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裴玮表示,中老年群体是近年来网民中 “异军突起”的重要人群,也是网络欺诈的“重灾区”,希望中老年网友们都能更安全地享受网络的便利。

3 全球骗子都盯着老年人

老年人为何成为犯罪分子眼中的肥羊?

一,老年人有钱了,骗子就闻着味儿来了;

二,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主动或被迫独居,需要自己管理财产;

三,老年人在65岁会遭遇认知功能和记忆的衰退,在理财上缺乏足够的判断力。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建立了终身教育制度,避免老年人与社会脱节,美联储下设的老年人金融保护办公室则发布了《老年人智慧理财指南》;日本将转让银行账户、擅自转让手机号码等行为界定为犯罪,并出台了 《汇款诈骗救济法》以冻结骗子账户,警方还向老人免费出借自动通话录音机,通话时将提醒来电者正在录音从而震慑诈骗犯。

免责声明: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