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孩子,随着家庭教育的不断改变,已经变得比大人还要机灵了。
最近,一个宝妈每天带着孩子吃喝玩乐,孩子也特别的听话,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手机里面的游戏和视频,孩子喜欢上了每天看手机,并且怎么劝也不听,于是,宝妈就直接没收了女儿的手机,之后,令宝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竟然学会告状了,而且告状的对象竟然是的自己爸爸。
宝妈看到自己的女儿佯装找她的姥爷打电话:
“你姑娘欺负我,你姑爷也欺负我,电视不让看,手机也不让玩,我真是太难了,你快来管管他们吧!”
宝妈看到自己的女儿妙语连珠,金句不断,哭笑不得,原本是想要保护女儿的视力不会退步,但是没有想到,竟然见到了女儿的另一面,并且如果电话里面的姥爷听到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表情呢?宝妈直呼:“我太难了!我太难了!姥爷成了孩子靠山!”
之后,这段视频流传到了网上,很多的网友看到了女儿可爱的一幕,也是在下面纷纷留言,其中最精彩的一条就是:“投诉到厂家了。”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拥有特别高情商的人,比如他们永远都知道,你作为爸爸或者妈妈可以管孩子,那么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就可以管你们,所以到了某些时候,这些会察言观色的孩子们,总是弄得爸妈苦笑不得,不知道对孩子究竟该怎么办才好。
与此同时,伴随着孩子如此会说话办事的风格,爸妈们也是非常的苦恼,不知道究竟怎样,孩子才不会无理取闹。所以今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邻居家妈妈生了一个男孩,所以平时就比较调皮,特别是到了现在的夏天,总喜欢到处玩耍,甚至有时候根本不穿鞋,邻居家的妈妈就比较生气,一般孩子不穿鞋的时候,她就会专门教训孩子,惩罚孩子在房间里面,不准出去玩耍。
孩子慢慢的就掌握了规律,只要妈妈在家,就会穿上鞋子,妈妈不在家,就不会穿鞋子,有一次,邻居妈妈正好回家早一点,发现了这个事情,孩子也是非常的委屈,说道:“你平时今天这时候都不回来的,你是故意的。”邻居妈妈听了哭笑不得。
所以,孩子善于察言观色一般都是有以下两种原因:
1.孩子天生敏感
有些孩子,旦感觉到父母对于自己的某一个动作,特别关注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停止,并且不再做其他的小动作,因为他们有着敏感的观察力,只要感觉到父母对于自己的特别关注,他们就会立即改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十分的敏感。
2.平常的教育养成
一般情况下,对于孩子的习惯或者某一个性格的养成,都是来自于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当父母开始对孩子的某一个习惯,做出教育和批评的时候,孩子就明白了自己的这个习惯是有问题的,是不被父母所允许的。
因此,下一次孩子就会避免将这种习惯展示在父母面前。再或者,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某些习惯进行特别的引导,或者专门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孩子也有可能养成善于察言观色的特性。
那么,知道了孩子善于察言观色的原因,针对孩子的行为,对于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怎么做到家庭管教统一呢?
1.将所有管教以“爱”出发
很多的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会注重”关爱“两个字,只注重”管教“两个字,因此,总是让孩子惧怕父母的批评和教育,并且,还会导致孩子在父母看不到的地方,进行一些反抗,出现逆反心理的表现。
所以,在管教孩子的前提,都要以”爱“出发。比如,开文中提到的宝妈没收孩子手机,禁止孩子多看电视,在这里,宝妈就要告诉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和看电视带来的坏处,让孩子明白,妈妈禁止玩手机是为了保护孩子的视力,是爱自己的表现。也唯有表达了爱,管教才能有说服力,也不会让孩子出现告状的不满现象。
所以,在管教孩子之前,父母都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意,表达对孩子的关心,让孩子感知到父母对于孩子的批评和教育,是出自爱自己,但是也要注意,不要以“爱”来绑架孩子。
2.要学会言传身教
“你为什么可以玩手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
“为什么从来都是小孩听大人的,而不是大人听小孩的?”
在家庭之中,如果管教意见没有统一,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达成默契,孩子就会出现反抗,表达自己的不服。例如,在很多家庭之中,都会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而对于家庭里面的其他成员,却不进行禁止,所以,孩子每当遇见相同的双标行为,就会觉得不公平。
因此,在家庭公约里面,不仅仅要明白这是孩子需要遵守的,也是大人需要遵守的,最好的就是做到言传身教,自己做好榜样力量,孩子也就不会出现不满现象了。
3.要学会分工合作
孩子在家庭教育之中,一直都是作为被教育的那一个,如果父母双方都是作为一个严父、严母的存在,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家庭氛围很压抑,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父母要学会分工合作,在家庭教育之中,其中一个作为红脸,另一个就要作为白脸,这样给一棒子再给一颗枣的教育模式,会更有利于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不会因为家庭教育氛围太过严格,而压抑自己的心情。
另外,在家庭教育之中,最好统一教育的意见,如果父母可以担任主责任,就不要让老人参与,以免产生不同的意见。
总而言之,在家庭教育中,想要做到家庭管教的统一,防止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就需要家庭所有成员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合作。
看完以上,你对家庭管教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可以在留言区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