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寺庙:曾估值百亿却毁于大火,重建后每年只开放一天

2019-07-27     行走在陌路

禁止分销烟草、不设红绿灯、1999年才引进互联网的不丹王国,却在2008年成立幸福委员会,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国民生活质量,这在全世界都极为少见。当然,不丹的神秘不仅于此,还包含了一座估值百亿美元的悬崖寺庙。

作为不丹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692年的塔克桑寺无论是文物价值还是宗教地位,都足以称之为“不丹的布达拉宫”,不丹人甚至远望都要俯首合十。而这一切,都与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士密不可分。

《不丹国史》中有记载:传言大士曾不吃不喝冥想三年、三月、三天、三时,终建立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桑耶寺,此后邀印度名僧协助翻译经文,将经文传播至不丹,是不丹人传说中的“守护神”。

不丹民间还有“大士飞抵不丹地界巧遇老虎毒害百姓、于悬崖洞穴中将其制伏并留下印记”的说法,更神奇的传闻是,大士在尼泊尔去世后,肉身却被僧侣多杰利帕带回不丹供奉在悬崖洞穴中,引得各路王族名僧纷纷赶来朝拜。


17世纪时,莫卧儿王朝继承人沙贾汉朝拜途中涉水翻山吃尽苦头,遂出资在山脚和悬崖上修路铺桥(图中350米长的普纳卡悬索桥就是其中之一),将其命名为“八大名祠”,这就是最初版本的塔克桑寺,又名虎巢寺。

修建过程中还有一件令人心生敬畏的典故:不丹僧侣认为寺庙不应劳烦民众,一砖一瓦都执意由僧侣亲自动手运送修建,为协助僧侣完成寺庙重建,约有500位村民自愿出家成为僧侣,不丹也因此有“在家亦可修行”的说法。


从此,无数达官贵族都将收藏的佛教珍品存放在寺中,甚至有不少名僧长住寺中,仅为描画一幅唐卡、壁画,或一卷经文。久而久之,无论是僧侣在寺中起居生活,还是信徒朝拜供奉,都自发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这座独特的建筑,300多年不曾有过一起事故。

虎巢寺在不丹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第一世不丹国王放下朝政不理,带着王后在寺中居住百日,期间国王全心绘制唐卡壁画,王后则静心抄写藏文佛经,而他们的作品却不能进入洞穴中供人朝拜,只能留在外堂。

然而,1998年的一场大火将虎巢寺主楼部分烧毁,据说是悬空的挂毯被风吹向酥油灯,导致数百年古建筑被大火烧毁,同时被毁的还有难以估值的唐卡、壁画、佛经以及雕像等珍贵文物,好在洞中“肉身”等藏品得以幸存。

为了重新树立精神寄托,不丹第四世国王出资2亿美元并亲自监工重建虎巢寺,依旧沿袭300多年前的“僧侣工作制”,导致在此后几年中,不丹其他寺庙常常见不到僧人,都自发前去为虎巢寺搬砖送瓦。

1999年,国王经过多番思虑后决定开放互联网,其中有英国威尔士亲王到访时的提议,也有为重建虎巢寺集思广益的考虑。所以,不丹第一批互联网用户基本都是僧侣,他们学习如何使用手机在网络上收集重建方案与防范工作。

虎巢寺烧毁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派员前来调研虎巢寺文物保护,当时仅仅是藏品的估值就超过百亿美元,这还不算僧侣修建的寺庙建筑费用。烧毁后再来,却发现虎巢寺从此不再允许小僧侣进入内堂主楼。


2010年后直接关闭了参观渠道,每年仅在大士诞辰当天对外开放一次。当然,能进入虎巢寺参观的要么是王亲贵族,要么是名僧大家,寻常人等靠近寺门阶梯都会被驱逐,也因此被誉为“最神秘寺庙”,内部摆设及藏品仍无从得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txRPGwB8g2yegNDLG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