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初的一个黄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踏访荷里路德宫,这座古堡曾是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居住的地方,在这里,门德尔松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创作灵感。这部音乐作品恢弘而悲壮,恰如玛丽女王的一生。
苏格兰玛丽女王肖像
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即玛丽·斯图亚特,或许是欧洲君主中最有悲剧色彩的一位。作家茨威格在为玛丽·斯图亚特写的传记中开篇便说:
未必有另一个女人在众人笔下竟是如此不同——有人说她是杀人凶手,有人说她是女中英烈,有人说她是笨拙的阴谋家,有人说她是无辜的圣洁者……
玛丽·斯图亚特(左),伊丽莎白一世(右)
她与“童贞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同样贵为女王,却有着极为不同的命运。一位早早宣誓不嫁,而另一位却不断经历婚姻的波折;一位成就了日不落帝国,另一位尚未以才华与情怀为苏格兰增添荣光,就已遭到软禁,最终被处以极刑。
玛丽的一生成为很多后世艺术家的灵感之源,这幅维多利亚时代的绘画描绘了牢笼中的玛丽
作为君主,若论功绩伊丽莎白成就不凡,而玛丽却不断地卷入权力与欲望的旋涡,一世壮烈而又迷离。
在茨威格看来,玛丽的荣耀与光辉总是过早地来临,她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承受的程度,却就得到了难以掌控的地位——这便是她一生悲剧的源头。如果说,后世对玛丽的评价总在天平两边摇摆,至少在这一点上,茨威格应没有说错。
19世纪绘画作品中表现的玛丽·斯图亚特加冕场景
玛丽出生于1542年12月8日,父王詹姆斯五世这时已奄奄一息,他的男性继承人已一个个离去。听到女儿出生的消息,詹姆斯并不欣慰,他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我们的王位由女人而得,也将由女人而去”,随即咽气。
一个女婴,成了苏格兰的王。
1540年詹姆斯五世打造的苏格兰王冠及权杖等王权象征物
加冕之时,玛丽是个只能坐起,还没会走路的婴儿。人们给她穿上小号礼服,苏格兰贵族抱着她坐上王座,就连戴上的王冠,都得有人扶着以免滑落。
19世纪艺术家描绘的场景里,仍在襁褓中的玛丽·斯图亚特
连话都还不会说的玛丽,已是政治争夺的中心。亨利八世要强迫这个女婴嫁给自己的儿子,以此得到苏格兰。亨利八世过世后,英格兰军队又涌入苏格兰,因为这个幼小的女王,这片土地一次次遭到血洗。
玛丽自小与四位苏格兰贵族的女儿一起长大,这四个女子也名叫玛丽,历史上称为“四玛丽”。这些侍女是玛丽的心腹,甚至在她最落魄之时也忠心护主
她的母亲玛丽·德·吉斯为了保全孩子的性命,把她藏到了修道院,后来又将她许给了法国的皇太子。那年只有5岁的玛丽仍懵懵懂懂,像所有要出门旅游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上了船,前往法国。
Francis Clouet/12、13岁时的玛丽画像/1555-1559年
在优雅的法国王宫,玛丽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岁月。法国宫殿是当时欧洲最奢华的一座,中世纪的骑士传统仍旧弥漫于此,宫中之人精通礼仪,一切都显得精致浪漫。
这件纯金珐琅彩吊坠制作于1540年代的法国,据说曾属于玛丽,上面有这位苏格兰女王的纹章,现在是苏格兰
法国的国王亨利二世,也即玛丽未来夫婿的父亲,以及众多宫廷中的显赫贵族,都对这个长相清纯标致的苏格兰女王宠爱有加,宫廷诗人更是纷纷赞赏她的美貌与才情。
玛丽天资聪颖。在法国,她对欧洲贵族必须学习的各门学问都得心应手,很快便掌握了法语、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等多门语言,还热衷于骑射,刺绣等细致活儿也是得心应手。
曾属于玛丽的缝纫剪刀纯银外盒,现存于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肤色白皙、身材修长的年轻女王举手投足尽显优雅,威仪与尊贵自然流露,豆蔻年华就拥有非凡的魅力。法国人对这位准太子妃喜爱有加,宫里对这两个孩子的婚礼十分期待。
1558年,太子殿下15岁,玛丽16岁,两人在巴黎圣母院成婚。玛丽的婆婆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凯瑟琳,素以高雅品味闻名,她将婚礼安排得极为奢华,处处是金银丝线织锦,玛丽更是装扮得极为隆重,诗人们赞叹,她“比天仙还要美”。
这幅插图里描绘了玛丽拥有的珍珠项链、十字架、纯银圣物匣等
1559年,弗朗索瓦的父亲过世,玛丽的头上又增加了一顶冠冕,苏格兰女王成了法国的王后。
就在玛丽成为法国太子妃后不久,英国的女王“血腥玛丽”驾崩。于是,玛丽新的纹章不仅表明她是苏格兰女王和法国王后,在大人们的影响下,纹章里还加上了英国的标志,表明她有权称王。
这枚刻着玛丽相关纹章的纯金玉髓印章戒指,制作于1548-1558年的法国,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是的,就血统而言,玛丽是英格兰王位的继承人,甚至比表亲伊丽莎白更有权统治英国,因为亨利八世在世时曾宣称他与伊丽莎白的母亲安妮·博林婚姻无效,伊丽莎白就此成为私生女。
这串石榴石制作的天主教念珠与十字架据说曾属于玛丽,如今是英国皇家收藏信托的藏品
再者,当时正是宗教改革大潮汹涌之时。在部分英格兰人看来,信奉天主教的玛丽比起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一世更适合当英国的女王。
玛丽的纯金珐琅彩吊坠,上面描绘了耶稣受难的形象,可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看到
然而,政治的复杂远超少女玛丽的想象,虽然她有正当的权利,却没人真心为她伸张——法国要对付法国新教徒的起义,苏格兰因为宗教陷入分崩离析。在纹章上加入英国带来短暂的荣耀,但这时的虚张声势却无疑是日后的祸根。
玛丽身穿丧服的肖像/1560年代/华莱士收藏馆藏
很快,玛丽无忧无虑的日子走到了尽头。在苏格兰代玛丽视政的母亲在1560年过世。法国的少年国王却身体孱弱,同样是1560年,弗朗索瓦便匆匆离世。
18岁的玛丽成了寡妇,她将悲伤写成诗,长期穿着丧服,弗朗索瓦这位青梅竹马一离世,她在法国的地位也开始动摇,婆婆凯瑟琳·美第奇对她心存芥蒂,有关这个女人的著名传说除了她奢华的品味,还有她的心狠手辣和投毒伎俩。玛丽必须重返她的祖国。
Robert Herdman/《苏格兰玛丽女王告别法国》/1867年
临行前,法国宫廷为她举办的送别仪式隆重奢华,但玛丽前方的道路注定艰难叵测。
如今的荷里路德宫
玛丽年少天真且缺乏作为统治者的经验,但并不意味着她没有尽力当个好女王。回到苏格兰,从小在法国宫廷里使用法语的女王,仍能用母语交流,以她高贵而亲切的王者风范,得体地面对前来迎驾的苏格兰人民。
玛丽在苏格兰荷里路德宫的房间
相比法国的宫室,苏格兰最好的宫殿也显得昏沉阴冷。女王的心情也是暗沉的。天主教和新教之间争斗不断,她不能得罪任何一方,却又无法令任何一方满意。
玛丽当年在荷里路德宫的卧床可能挂着与这件十分相似的帷幔
从法国进口到苏格兰的橡木柜子,据说曾属于玛丽女王,如今收藏在苏格兰国家博物馆
苏格兰和法国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为玛丽带来麻烦。这里远远没有法国宫廷考究,甚至有点粗野。新教势力指责玛丽精致的生活习惯和穿着,指责她对天主教礼拜方式的遵循。宗教问题在当时极为棘手,玛丽必须十分谨慎,这种谨慎显然违背了她自由奔放的天性。
玛丽的玫瑰念珠与祈祷书
但从后来的发展看来,更糟心的问题还在于玛丽对英格兰的态度。玛丽派遣大使向英格兰提交议案,试图明确自己作为英格兰储君的地位,伊丽莎白的回应可想而知。但是玛丽相信使臣的说辞,认为伊丽莎白对她曾表示支持。
玛丽的银制信件小箱,现存苏格兰蓝尼克丝洛夫馆(Lennoxlove House)
不过,也许这一切早就十分明了——在她从法国启程打算经英格兰回国时,伊丽莎白就没有迎合她的意思,迟迟没有批准玛丽通行——哪个君主会容忍可能夺位之人踏上自己的国土?
玛丽请求与伊丽莎白见面的信函
她们是劲敌,但这并不表示当时的伊丽莎白要置玛丽于死地,事情恰恰相反。她们虽然一直没有见面,却长期通信,甚至曾以“最亲爱的姐妹”相称,据说还曾相互赠送过钻石戒指等礼物。她们关心对方的婚事,当然,这也是出于对对方后代是否会争夺王位的担忧。也就是在婚姻这一话题上,两位女王表面的融洽被撕裂了。
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
伊丽莎白一心想让自己喜欢的Robert Dudeley与玛丽成婚,以便控制玛丽。但玛丽天生不是傀儡,她温柔娇美的外表之下,跳动着一颗帝王的雄心。她选择了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这样一来,玛丽与同样来自斯图亚特家族的达恩利勋爵所生下的子嗣将有权继承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位。
后世绘画中的苏格兰玛丽女王与达恩利勋爵亨利·斯图亚特
达恩利勋爵高大英伟,玛丽仿佛第一次真正地体会到恋爱的滋味,沉浸在感情之中无法自拔。但激情对于女王是危险的,它蒙蔽了她的眼睛,以致于看不到这男人的本性。
达恩利勋爵贪婪、幼稚且狂躁,他不久就要求玛丽给自己冠上国王的头衔,又对女王和她身边的人诸多猜疑,甚至还在玛丽怀孕之时,在她眼皮底下杀害了一位大臣,夫妻之间的裂痕已难愈合。
这件珐琅彩心形吊坠盒为达恩利勋爵的母亲定制,据说这件珠宝后来加上了缅怀达恩利勋爵的标记。背景中是玛丽穿着丧服的肖像
1567年,达恩利的住处突然发生爆炸,他离奇地死在了花园中。人们认为勋爵并非死于爆炸,而是被勒死的。这下,女王成了疑凶。而这时候玛丽做了个不明智的决定,她刚刚成为寡妇不久,就要嫁给博斯维尔伯爵,这位伯爵恰恰是谋杀她丈夫的疑犯之一。
博斯维尔伯爵四世,詹姆斯·赫伯恩
玛丽嫁给博斯维尔伯爵的原因在今天看来匪夷所思——女王被这个狂傲之徒强暴了。而在那个时候被强暴的女性为保全名节,只有与这个男人成婚。然而即使结婚,女王也已名誉扫地。民众将她视作淫妇,没有哪个苏格兰权贵今后还会支持她。
这幅19世纪画作里描绘了博斯维尔伯爵与女王的婚礼,画面上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据说玛丽婚后两日便想要自杀,后来却不知是屈从婚嫁传统还是别的原因,女王又写信渴望得到伯爵的关注,这些信件后来也成了他人握在手里的把柄
玛丽是否有谋杀她的第二位丈夫,成了千古疑案,研究历史的学者至今未能达成共识。而博斯维尔伯爵在审判后却被宣判无罪,继续为所欲为,让这位天真浪漫的女王受尽屈辱,难再翻身。
列文湖城堡
一帮苏格兰贵族将女王囚禁在列文湖城堡。玛丽当时怀着的一对双胞胎在这座孤寂阴沉的城堡里流产。身在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大为震怒:
你们给我指出,圣经中哪一处允许臣民推翻君主?哪个国度、哪个基督教君主国制度有允许臣民侵犯君主、剥夺其自由或审判他的成文法律?……你们对苏格兰女王的态度我既不能赞同也不能容忍。
然而,伊丽莎白的怒火是无法让玛丽重新返回王座的。人们找到玛丽放着信函的首饰盒,把不利于其他贵族的信件销毁,却留住了为女王定罪的文字。
玛丽和儿子詹姆士的画像
玛丽被迫签订退位的文书,把她的王位让给了只有一岁的儿子詹姆士,并被迫同意让她的同父异母哥哥出任摄政。这位詹姆士在三十多年后,既是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也是英格兰与爱尔兰的詹姆士一世。
玛丽的吊坠盒和项链,约制作于16世纪下半叶。吊坠盒上的两幅画像,据说分别是玛丽和她的儿子詹姆士的肖像
金银拉丝工艺制作的珠子内部可放入香氛
玛丽几经周折逃出了列文湖城堡,但是她却已经无处可走。她怀着最后一丝希望,逃往英格兰,期待伊丽莎白能为她争取权利——但玛丽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回应。她一到英格兰,马上又被囚禁起来。
可能曾属于玛丽的一件16世纪末纯金珐琅彩及珍珠吊坠,现为英国皇家收藏信托所藏
只不过这次,她在苏格兰的仆人和随从被带来英国,让这位悲剧女王的日子仍能维持优雅得体。玛丽·斯图亚特与当时囚禁着她的城堡的女主人一起刺绣,以她的温厚善良赢得了身边人的心。她没有放弃希望,不断给伊丽莎白和其他有可能帮助她的人写信。
玛丽被囚禁在英国期间所做的刺绣,现为英国皇家收藏信托所藏
玛丽的发网和针垫,现藏于英国阿尼克城堡
玛丽写了一封有一封信件,但十多年里一直没得到有力的回应——法国的查理九世曾经尝试却没有结果,她的儿子詹姆士甚至拒绝让她回国。
19世纪版画作品中被囚禁的玛丽
十多年的软禁和儿子的拒绝,让玛丽心灰意冷,判断力下降。她把希望寄托在外界试图推翻伊丽莎白的计谋中,这些计谋也许并不缜密,玛丽却已看不清。
19世纪欧洲画家Alexander von Liezen-Mayer的绘画中表现伊丽莎白签署处死玛丽
1586年,玛丽再次卷入疑案。一帮贵族发起刺杀伊丽莎白并复兴天主教的巴宾顿阴谋,虽然后世学者中有人认为玛丽参与这一阴谋的证据可能是他人伪造,但在当时,伊丽莎白的臣民纷纷要求处决玛丽。
据说这是伊丽莎白在玛丽的死刑执行令上的签字
伊丽莎白并不愿意处死玛丽,一个原因是,处死一个合法的统治者将伤及君主制制度。另一方面,伊丽莎白后来不愿意承认自己签了死刑执行令,更不愿这件事被提起,她们之间是否曾存在一丝真挚的友谊,后人也只能通过史料各自揣度。但迫于形势,伊丽莎白不得不签字,玛丽已迎来了终结。
玛丽·斯图亚特的绝笔信
1587年2月8日,凌晨两点,年仅44岁的玛丽·斯图亚特最后一次提笔,她写道:“早晨八时,我将如罪人般被处决”。
据说这是玛丽女王在临刑前送给侍女玛丽·西顿(Mary Seton)的纯金珐琅彩珍珠项链
她对那些一直追随她的仆从和侍女关照一番,而后穿上红色衣裙,再披上黑色华服,仔细装扮,郑重地迎接天亮的时刻,然后刽子手举起了刀,玛丽在自己的祷告声中离世。
这幅19世纪油画描绘了玛丽斩首前被蒙上双眼的时刻
玛丽被囚禁期间曾在她的衣服里绣着一句话:“我死即我生”。的确,她过世之后,天主教会将她列为殉教者,不断有艺术家以她为灵感进行创作。更重要的或许是,尽管她在世时被剥夺了苏格兰的王位,也从来没有坐上英国的王座,然而她的儿子却成为了两国的国王。
Albert Ernest Carrier-Belleuse/《苏格兰玛丽女王》/1860-1869
至今,英国仍流传着一首古老的童谣:“Mary Mary, quite contrary, how does your garden grow...”(玛丽,倔强的玛丽,你的花园怎么了)。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童谣中的玛丽,正是苏格兰的玛丽女王。这个优雅浪漫的女子,仍倔强地“活”在艺术与音乐之中。
想看更多艺术八卦吗?快来关注公众号Licorne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