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樨
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全草。花期收割全草,阴干。.生于海拔3700m的山沟、溪边或路旁,也有少量栽培。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内蒙古等地。别名野苜蓿、铁扫把、散血草、省头草、野长生果、鸡头花草、鸡虱子草、黄花草木犀、臭苜蓿、败毒草、香马料、蛇退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辛,平。芳香化浊,截疟。用于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中药大辞典》
辛苦,凉。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
《中华本草》
辛;甘;微苦;性凉;小毒。清暑化湿;健胃和中。主暑湿胸闷;头胀头痛;痢疾;疟疾;淋症;带下;口疮;口臭;疮疡;湿疮;疥癣;淋巴结核
肝;脾;胃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或烧烟熏。
脾胃寒者慎用,孕妇禁用
治疟疾:
草木犀一两。煎汤。在疟发前一小时服用。
治疳疮,坐板疮,脓疱疮:
辟汗草、黄柏、白芷、雄黄、红砒、冰片,艾绒等磨粉,卷成纸条,点燃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