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行走于世,难免会遇到这种场合。
它体现的是一种人情往来,考验的是我们的交际能力。在酒桌上,也是我们结交朋友和拓展业务的好机会。
如何在酒桌上辨识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值得交往呢?《易经》提醒我们:酒桌上,如果有人有这4种表现,这种人都要谨慎深交,因为很多时候,这样的人往往没有真本事。
在酒桌上挑肥拣瘦,是一种非常讨人嫌的行为。别人点菜你嫌辣,别人选酒你嫌low。在别人说话时抢着发表意见,吃饭时专挑贵的、好的抢。这样的人,会让人觉得非常没有修养。
曾国藩曾经救济过一个来投奔他的老乡。这位老乡想让曾国藩帮他找个工作,曾国藩就先请他吃了一顿饭。在饭桌上,曾国藩观察到这位老乡在吃饭时,将碗里的肉菜都吃了,而将秕谷全都剩下,甚至挑到碗外面。后来,曾国藩没有帮这位老乡。在他看来,一个连吃饭都挑肥拣瘦的人,大概率是个贪图享乐的人。这样的人不堪大用,放在身边,反而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酒再好也不要贪杯,一则伤身体,二则饮酒过量是无度的表现。
一个人能做到多大的成就,很多时候取决于他的自控能力。如果遇酒就失控,狂饮无度,将自己灌醉,最后不省人事,反而会给周围的人带来麻烦。
饮酒无度的人,不仅身体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而且往往自控能力差。有时候别人明明已经劝停了,他还一个劲儿的狂饮自嗨。这样的人,大多也只是有个空架子,没有多少真本事,不值得深交。
人在一个人在酒桌上不买单的原因有很多,可能因为他是上宾,也可能因为之前已经请过客。但是,如果自己不是酒桌上的vip,那一味地不想买单,就有些不太聪明了。
左宗棠曾经说过,"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贪便宜的人,最好不要有跟他有生意上的往来。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私利看得极重,而且目光短浅,做事小气,实非良友。
最后一条就是酒后多言。祸从口出,尤其是在喝醉之后,更容易犯多嘴多舌的错误。"把酒多言是小人",喝醉了就乱说话的人,平时的品行也未必端正。多言,也常常是灾祸到来的前兆。
真君子不仅观棋不语,而且饮酒也无语。平时说话要注意分寸,喝醉酒后更应该如此。饮酒要有度,不能将自己彻底灌醉。在控制自己言行的同时,也不给别人造成麻烦。不仅自己酒后不要多言,也不要和酒后多言的人深交。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给我们招来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