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中状元可谓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最为风光的时刻,无数文人墨士一生都在赶考的路上奔波,有些甚至到了雪鬓霜鬟之时,仍然怀揣着宝刀未老,报效朝廷的梦想。
即使是有着“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精神的李白,仍然有着“四门启兮万国来,考休征兮进贤才”这样献赋谋仕的历史,时至今日,高考状元仍然每年人们追捧的热点,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位真正的状元是谁呢?
状元(剧照)
作为封建社会唯一能够跻身仕途,获得功名利禄的途径,状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开始,期间的每一位状元无一例外都被记入史册。
但凡事有第一,也总有倒一,在文人之间,“某某第一人”往往会名垂千古,如若是倒一,人生经历往往是困难重重,就像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回家都要买票令人惋惜,而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中举后的人生也令人感慨万千。
刘春霖
说起刘春霖,他的人生只能用悲喜交加来形容,在1904年,也就是晚清三十年,32岁的刘春霖从老家河北肃宁县赶到京城,以喜极而泣的心情迎接自己的状元之路。
然而任谁也想不到,历史背景之下,在刘春霖考取状元的第二年,科举考试被取消了,当初的刘春霖刚被派去日本,在东京法政大学进修,直至回国之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被称之为“第一人中最后人”。
状元及第
不过在当时历史背景之下,刘春霖也是一个铮铮汉子,在“满洲国”派人,用皇帝溥仪的名义,要求刘春霖前去“伪满”工作,他却有着一腔爱国情怀,严正的回绝了对方。
作为最后的状元,刘春霖不仅有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同时在书法上也并非等闲之辈,在近代书法界,至今还有着“大楷学真卿,小楷学春霖”的说法,被公认为“楷法冠当世”。
刘春霖小楷
楷书与颜真卿齐名,足以可见,无论是古代考取状元,还是如今的高考,字体的重要性,只不过对于刘春霖的状元之位,却是偶然,尽管有人说他是实至名归,凭借一手比拟颜真卿的楷书荣获第一,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一般考取状元,也就是殿试,需要先由主考大臣精心挑选多个考卷,再呈给皇上看,当时的朝廷由慈禧掌握,慈禧太后当初正是忧心忡忡,内忧外患之下,还在想着自己的七十大寿该如何举办。
刘春霖楷书
烦恼之际的慈禧,想到从科举考试上获得点吉兆,而当时被主考大臣排在第一位的考卷,并非是刘春霖,而是来自广东的朱汝珍,慈禧看到卷面小楷优雅整洁,十分欣悦,但一看到名字后,就翻脸了。
首先是“珍”字让她想到了珍妃,就是被她推下井底的珍妃,于是十分不悦,翻开了第二张考卷,这张便是刘春霖的考卷,小楷独特优雅,加上名字寓意着“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正巧1904年全国大旱,慈禧感觉是瑞祥之兆,刘春霖便成为了状元。
状元(国画)
因起的名字好听而中举,古往今来刘春霖可以说是第一位了,只不过很多人看似是他运气好,其实并非如此,在古代科举考试之中,众多排在第一位给皇帝看的试卷,多数都难中状元,而其中的实力主要还是展现在字体的好坏之上,毕竟皇帝也不会细嚼慢咽去欣赏整篇内容,所以几乎每个状元,放到今日都能称之为书法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