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用具往往都是时代的缩影,
许多满载回忆的东西,
渐渐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我们怀念它的同时,
你是否知道几毛钱的小人书、
不起眼的烟盒到处乱放的东西...
如今竟然身价飙涨,翻了成千上万倍。
你还记得那些陪伴你甚至你父母长大的老物件吗?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翻翻家底!
听老爸说,两三年前开始,烟盒收藏市场逐渐升温,整个烟盒的市场价格都在成倍地增长。
谁家还有这种老烟盒,可真是宝藏了!
图里这套价值80000元的烟盒,竟然还是世界平面收藏物之一。怪不得老爸现在还有收藏烟盒的习惯?
来来来,小编问你们,你们家里都是从你几岁起才买了电视机呢?
还记得小编小时候看的电视,每周二下午都会花屏,不过老爸老妈们却说,他们小时候可都是黑白电视!
而且那时候还有很多小伙伴家里还没电视,只能跑到邻居在蹭看,松下黑白电视机、飞跃牌电视机都是爱不释手的宝贝。
那时候家里没有MP3、电脑、手机,守着这台收音机是我们唯一能接触外面消息的途径了!
50年代出品的飞乐牌271收音机,已经出价到2万了,现在谁家里还有,简直是古董级别的存在。
除了价格昂贵的电视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天津,谁家里要有一台海鸥牌相机,那准会让周围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而且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因为每款相机都是限量生产,很多人都是大半夜去排队,追捧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大家排队买网红奶茶。
我国第一台高级单反相机就是海鸥上海DF-7型,现在如果你家里还有海鸥相机,那一定要好好珍藏。
原价300的相机现在已经拍到20万了,你手上的那一台,说不定就是绝版哦。
图源@秋天风328
现在农村也有一些人家用着搪瓷杯,多半用来做漱口缸。
记得小时候只要村里有人嫁娶,我们都能见到,现在市面上也有买这种搪瓷杯的,做旧工艺看起来是那么回事,但总少了一点味道。
有多少人小时候用过这种盆,盆底有个大大的“囍”,有的也会有几朵牡丹花、荷花,或者两条鲤鱼。
质量很好,怎么敲都不会破,就算破了,老爸也会缝缝补补把窟窿补上继续用。
上世纪中期结婚的“老三样”
以前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穿了又穿,外婆每次缝衣服,总会把这个戴在手上,和缝纫机经常同时出现的装备之一。
现在很多大牌出的戒指款式跟它真的很像有没有啊。
这样的铁质手电筒大家小时候没少用过吧,这可是妈妈们举着它,夏日里带着我们去树下面找“爬叉”的神器。
很好用的是,买两节电池差不多能用一两个月,在那个年代真心是良心好物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大多是自行车,这也成为当时结婚的必备物件之首。
飞鸽牌自行车是咱们的骄傲,拥有一辆这样的自行车,在当时绝对不输现在的大牌豪车。
军用水壶现在基本上只能在谍战片里才能见到了,搁在现在又沉又不保温又不便于携带,实用性真的蛮差,唯一的好处就是耐摔了吧。
家住农村的朋友应该都用过“永固”牌的锁吧?
锁很牢固,一用就是很多年,家家都有一把这样的锁,晚上才能睡的香~
要不说这是干嘛的,小编还真想不到这家伙是个什么东西。
原来是纳鞋时候经常用到工具,现在自己纳鞋的人都少了,不仅手艺面临失传,连工具都要逐渐在赵县消失了。
这种纯实木的箱子是不是很眼熟?
里面多数装的都是妈妈或者老一辈人的嫁妆,常年有把小锁紧锁着,还别说,这种款式放在现在也丝毫不过时诶。
小时候家里时常断电,每当这个时候,煤油灯就派上用场啦,简直拯救了一家人的生活。
想想围着煤油灯吃饭干活的日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呢。
以前爸爸读书的时候,寄宿在学校没办法回家,就在学校用家里带来的米在食堂蒸饭。
爸爸们小时候都听邓丽君、张国荣,我们小时候听周杰伦、SHE,虽然人变了,但磁带在我们的记忆力,一点都没有变。
那一代照相是个很难得的事,洗出来的照片定会用个相框好好镶起来挂在家里,里面挂着几代人的相片。
现在,你家还有吗?
在老家舀水瓢多半是木瓢和铝瓢,还有一种葫芦瓢,不过葫芦瓢舀水喝有些苦,而且容易长毛,不过现在也米有水缸这种东西了,水瓢自然而然也跟只能活在我们记忆中了。
还记得小时候去打酱油、香油时小卖部的那个器皿吗?那就是提漏,有锑制的、竹制的,大小不一。
小编一看到它,香油味就飘了过来是怎么回事。
这是妇女们做鞋用的鞋样子。小时候我妈有一本书,里边专门夹鞋样子。现在也有,不过很少见了,没见过的人还以为是小孩们乱剪后的成品呢~
很多老人都会把缝补的工具放在一个筐里,做针线活的时候方便翻找。瞧着有点像现在装零食和果仁的小娄?
虽然现在很多人家都用天然气但是,蜂窝煤、煤炉、小火钳…应该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环保上现在也过不去,不过现在很多蜂窝煤炒饭还挺好吃的。
以前用的脸盆架有木制和铁制的,有些在架子上还有一面镜子,现在基本看不见了,能看见的也都是仿制的,质量不好而且不适用现在家庭的装修风格。
大花床单也叫国民床单,以前基本上是家家都有,大大的花,粉红色最受欢迎。
虽然这种床单现在也有,但是比起以前的质量可就差远啦。
不是钱,但比钱还重要。这是20世纪50年代至85年代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那时候,必须凭粮票才能购买粮食。
“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老百姓的生活,那是一段凭票吃粮喝汤的年代,没有经历过的人,体会不到那种每顿都“计算”吃的感觉。
现在超市、包括小摊都是用电子秤,这种杆秤真的很少见了,就算是出现,一般都在老中医手下出现。
很多人小时候第一次量体重,就是被它乘着量的,你们都不知道了吧?
这款香皂已经在上个世纪消失了,硫磺味的香皂很特殊吧?
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有早上起来被爸爸妈妈用香香的白猫香皂,仔细洗脸的经历吧?
当年可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抹脸油。三十岁以上的朋友们家里肯定用过这个东西,又滋润又香,秒杀不少现在的化妆品。
鸵鸟墨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5年,70、80后的小伙伴,谁书包里没有一瓶呢?谁没有被墨水溅到过衣服上回家被老妈骂的呢?
是不是有一天,
我们想再次见到它们时,
就只能去博物馆里买票参观了呢?
它们虽然不能言语,
却默默地陪伴我们度过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不管现在的“复古风”如何
把做旧这件事情玩的让人看不出破绽,
但那些老物件的岁月感和故事感,
却是怎么也造不出来的。
你们家还有什么老物件?
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聊聊!
来源:网络、天津全接触